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俘馘
guó

俘馘


拼音 fú guó

简拼 FG

词语解释

俘馘[ fú guó ]

1.亦作“俘聝”

2.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3.指被俘虏者

4.俘获斩杀


引证解释

1.亦作“俘聝”

2.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 郑文 夫人 芈氏、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

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

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

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

3.指被俘虏者

《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杨伯峻 注:“知罃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

《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露布於楼前。”

宋 王安石 《冯鲁公神道碑》:“太宗征河东,公奋身冒兵,数取俘馘以献于行在。”

4.俘获斩杀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是夜,大破之,俘馘首领及甲兵以万计。”


国语辞典

1.获敌而割下左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郑文夫人芊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


网络解释

1.俘馘

俘馘是汉语词语,是指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俘馘造句

  • 1、自古军中验功,皆凭俘馘、旗帜、铠仗,有则行赏,故人皆用命,非如狱吏以摘奸发伏为能。
  • 2、巴汉与战,多所俘馘,世琮负伤引去。
  • 3、荣军收回师,检查俘馘约五千余人。
  • 4、并有俘馘,授半个前程。
  • 5、征伐诸夷,俘馘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
  • 6、遂简轻骑,因醉纵击,俘馘甚多。
  • 7、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余殃哉!
  • 8、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 9、尽获其舟舰器械,并禽齐将刘伯球、慕容子会,自余俘馘以万计。
  • 10、凡战伐大克获,则数俘馘、审功赏,然后奏之。
  • 11、与西羌战六盘山,俘馘数百人。
  • 12、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万积尸成京。
俘馘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