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寒温
hánwēn

寒温


拼音 hán wēn

简拼 HW

词语解释

寒温[ hán wēn ]

1.冷暖

2.指问候冷暖起居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引证解释

1.冷暖

《晏子春秋·谏下十三》:“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

《汉书·京房传》:“其説长於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减旨甘之直,续盐酪之资,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诗:“违离詎几时,风色变寒温。”

2.指问候冷暖起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诣瞻,寒温毕,聊谈名理。”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施礼罢,叙寒温。”

《红楼梦》第一〇五回:“众亲友也有认得赵堂官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贾政的手笑着説了几句寒温的话。”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董士清﹞不自然地呲着牙,满口寒温:‘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注引 宗奭 曰:“寒、热、温、凉,是药之性。”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


国语辞典

1.冷暖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修絜为讳恶。”

2.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梁·吴均也作“寒暄”、“暄凉”

《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

《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


网络解释

1.寒温

寒温,汉语词汇。

拼音:hán wēn

释义:1、冷暖;2、指问候冷暖起居等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寒温造句

  • 1、结果:中药中寒温性药物、苦辛甘味药物、归肝肺经药物居多,有肝毒性中药也有这种趋势,肝毒性中药与一般中药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分布趋势大致相同。
  • 2、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 3、孰料这璜大奶奶见过尤大奶奶,竟是未敢气高,先是殷殷勤勤叙过寒温,说了些闲话,方问道:“今日怎么没见蓉大奶奶?”。
  • 4、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
  • 5、身体但能知寒温不能知味。
  • 6、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 7、苏叶,确切的说是紫苏叶,性温,味辛,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对了,冬天时候可以喝一点姜葱苏叶饮,葱白十五克,生姜、苏叶十克,煎水,以红糖调味,可以祛风散寒,温肺止咳。如果喝不习惯的话,还可以煮苏叶粥。笙离
  • 8、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在拉市海流域面积仅次于云南松林,多出现于海拔3000米以上东向山坡。
  • 9、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
  • 10、只有经历过烈火,感受过寒温,才能练出钢铁,铸就钢铁一般的意志。
  • 11、石龙有口口无根,龙口汤泉自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 12、随牒江湖四十年,寄名台阁两三番。全家廪食皆天赐,晚岁祠官是地仙。匹似分司转闲散,也无拜表及寒温。明朝更省毛锥力,十字名衔尚请钱。
  • 13、苏叶,确切的说是紫苏叶,性温,味辛,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对了,冬天时候可以喝一点姜葱苏叶饮,葱白十五克,生姜、苏叶十克,煎水,以红糖调味,可以祛风散寒,温肺止咳。如果喝不习惯的话,还可以煮苏叶粥。笙离 
  • 14、养物惟马为贵,其性恶湿,利居高燥,须惕其好恶,顺其寒温,量其劳逸,慎其饥渴。
  • 15、而高良姜、细辛、白芷可散寒温胃,祛除邪火。
  • 16、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
  • 17、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是以阴寒侵犯消息。
  • 18、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立秋你好。
  • 19、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
寒温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