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髣髴
fǎng

髣髴



词语解释

髣髴[ fǎng fú ]

1.隐约,依稀

2.约略的形迹

3.类似,好像

4.引申为比似,比并

5.仿照,模仿

6.大约,几乎


引证解释

1.隐约,依稀

《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洪兴祖 补注:“《説文》云:髣髴,见不諟也。”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绅 《华山庆云见》诗:“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羣。”

宋 梅尧臣 《和王舍人<忆省中小桃>》:“髣髴物华先上苑,依稀歌吹下昭阳。”

清 唐孙华 《石鼓歌》:“蘚斑啮蚀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约略的形迹

《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晋 潘岳 《悼亡诗》:“帷屏无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苏轼 《凌虚台记》:“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无復存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翻今之《易》与《书》,间能得其髣髴。”

3.类似,好像

《文选·张衡<西京赋>》:“曾髣髴其若梦,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注:“《説文》曰:彷彿,相似,见不諦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于是以亮为右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 吴。”

宋 苏轼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近者戯作《凌云赋》,笔势髣髴《离骚经》。”

闻一多 《诗与批评·艺术底忠臣》:“无数的人臣,髣髴真珠攒在艺术之王的龙衮上。”

4.引申为比似,比并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西汉之文,后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龟山不轻解易》:“尝谓説《易》须髣髴圣人之意,然后可以下笔。”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致画师数辈,为言姿态折曲,髣髴追写,卒不肖。”

6.大约,几乎

《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脊上缝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髣髴获緡二三千。”

宋 欧阳修 《晋祠》诗:“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餘山川。”


国语辞典

1.似乎、好像、近似。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髣髴三更。”也作“仿佛”、“仿佛”

类似 好像


网络解释

1.髣髴

髣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fǎng fú,同仿佛,意思是隐约,依稀。约略的形迹。好像,相似于。引申为比似,比并。仿照,模仿。大约,几乎。出自《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洪兴祖 补注:“《说文》云:髣髴,见不諟也。”;晋 陶潜 《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髣髴造句

  • 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 2、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 3、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余山川。
  • 4、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此时此刻的小唯,柔心弱骨神清骨秀,香肌玉体玉骨冰肌。
  • 5、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 7、天明明如许,一切安然,简简单单。天望景,云燕奋翮飞翔,了了错错,朦朦胧胧,似乎,髣髴自己卧在浩淼深邃的胳肢窝,过活生计。世界在更迭,昳旸晗暖,零的记录在慢慢被吞噬。
  • 8、听完姑娘此番美言姑娘文笔如此之甚,想必姑娘出于权贵门庭,姑娘侧身回目让小生霎时乱了芳华,姑娘面若桃花,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姑娘便性情之人不必太过自谦!
  • 9、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惶忡惊惕。
  • 10、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髣髴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