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造像
zàoxiàng

造像


拼音 zào xiàng

简拼 ZX

词语解释

造像[ zào xiàng ]

1.亦作“造象”。塑造物体形象

2.亦作“造象”。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3.相片;照片


引证解释

1.塑造物体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攄神思而造象。”

《新唐书·常衮传》:“今军旅未寧,王畿户口十不一在,而诸祠寺写经造像,焚币埋玉,所以赏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岁巨万计。”

2.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玉臺》陋语紈袴鬭,造象别字石工雕。”

徐特立 《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艺术家的造像便不同:我们……可以从它的肤色,脸型及其服装的特征上,分辨出它是那一个时代的人,那一个种族的人。”

徐迟 《凤翔》十二:“他们劫走了的有三代彝鼎,秦汉砖瓦,玉器铜镜,南北朝造像……”

3.相片;照片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三博士》:“后面还印上本人底铜版造像:一顶外国博士帽正正地戴着……看来像三十多岁的样子。”


国语辞典

1.用石膏、石材或金属雕塑、铸造的像

三国魏·曹植〈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像。”


网络解释

1.造像

造像,谓塑造物体形象。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也指相片;照片。语出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玉台》陋语纨袴鬭,造象别字石工雕。” 徐特立 《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艺术家的造像便不同:我们……可以从它的肤色,脸型及其服装的特征上,分辨出它是那一个时代的人,那一个种族的人。”


德语翻译 Statue, Skulptur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造像造句

  • 1、整幅唐卡绘制极其精细讲究,佛像尺度谨遵造像度量经,最细微之处也描绘的生动传神。
  • 2、千手观音造像再现金碧辉煌,与昔日残旧破损的面貌形成强烈对比。
  • 3、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 4、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
  • 5、据了解,大足石刻传统的“华严三圣”雕像,是指位于宝顶石刻大佛湾的“华严三圣”,该石窟左右两尊造像手托近2米高的宝塔,矗立。
  • 6、从溪上坐车也可,走路也可,登顶玉皇山,下山访天龙寺造像,逛八卦田遗址,再上荒草丛生的凤凰山上看南宋的遗迹,从万松书院那里下山。
  • 7、“仙”味十足的府内园林绿化、匾联雕绘、造像艺术,构成了龙虎山天师府建筑内部环境。
  • 8、造像衣裙、腰带及臂钏饰仅刻出大致轮廓,头冠装饰细节也没有进行雕琢。
  • 9、石龛造像遍布在峻峭悬突、凹深多姿的崖壁上,而宋代以来的名人题刻分布在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景点的崖壁上。
  • 10、“四川都司泸州衞……正德九年五月初一……正德十二年二月吉旦”,清凉洞造像中间的一块铭碑依稀可以见到这些文字。
  • 11、比丘尼昙媚造像记的书法极佳,艺术价值极高。
  • 12、于是,清凉世界五台山就大兴土木,筑寺造像,极盛时,寺庙多达360余处,曾僧侣聚万余众。
  • 13、至此,大足石刻开始以其精美的造像风格蜚声中外。
  • 14、造像记的大意是,佛的法力无边,它象一面十分明亮的镜子,照耀、沐浴着世世代代、十方万物。
  • 15、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岩山摩崖造像,分别为北魏和东魏石刻。
  • 16、佛堂中的造像个个的神态都是无比的凶神恶煞,尤其是那一尊白眉赤眼的坐像,面容十分的威武。
  • 17、于是,清凉世界五台山就大兴土木,筑寺造像
  • 18、在前世,那江洋大盗从佛造像中得到的机遇,仗之纵横江湖十数年的,也就是这门功法。
  • 19、尽管久经岁月,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这些苏式彩画仍然造像万千,古意盎然。
  • 20、而最具特色的,要数馆内收藏的历代32件佛像瓦当,有北魏造像纹瓦当、唐代飞天滴水瓦、佛像纹滴水瓦等,雕工细腻,精美绝伦。
造像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