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辞旨
zhǐ

辞旨


拼音 cí zhǐ
注音 ㄘˊ ㄓˇ

简拼 CZ

词语解释

辞旨[ cí zhǐ ]

1.亦作“辞指”

2.文辞或话语所表达出的含义、感情色彩和风格


引证解释

1.亦作“辞指”。文辞或话语所表达出的含义、感情色彩和风格

《汉书·元后传》:“其辞指甚哀,太后闻之为垂涕,不御食。”

《后汉书·郅寿传》:“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厉音正色,辞旨甚切。”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怀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为下奉上,形於辞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名诗之始》:“惟品汇最高,辞旨虽似古诗,而终赘一‘歌’字者,则多入长短句矣。”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自餘四言,世多宗法李斯,閒三句以为韵,其势易工,如其辞旨,宜本之情性,参之故训,稽之典礼,去其縟采,泯其华饰,无或糅杂故事,以乱章句。”


国语辞典

1.文辞意旨

《后汉书·卷二九·郅恽传》:“厉音正色,辞旨甚切。”

《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靖传》:“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网络解释

1.辞旨

辞旨亦作“ 辞指 ”。词汇。

拼音:cí zhǐ

释义: 文辞或话语所表达出的含义、感情色彩和风格。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辞旨造句

  • 1、这段文章抽黄对白、璧俪珠联,大半从唐后的古典名文中剽窃而来,语言清丽,辞旨深沉,借题发挥身世之感,倒也能赚人热泪。
  • 2、既至,帝微知之,不悦;又奏对辞旨疏阔,出为陕州观察使兼转运使。
  • 3、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 4、而屡执冲让,辞旨恳诚,申览反覆,省用怃然。
  • 5、注:辞旨繁缛,又相连续也。
  • 6、高丽征国中读书知今者,商榷辞旨,使酬答专对。
  • 7、高丽征国中读书知古今者,商榷辞旨,使酬答专对。
  • 8、进诸经讲义,援据儒先,责难陈善,辞旨醇美。
  • 9、吴濂称他的文章,思想深切,辞旨醇正。
  • 10、帝以家冤自理,辞旨慷慨。
  • 11、至于奏疏诸篇,或指陈时弊,或弹劾权奸,皆敷陈剀切,辞旨凛然,尤想见正笏垂绅气象。
  • 12、辞旨激切,闻者感动。
  • 13、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 14、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占,侍臣笔录,不改一字,辞旨可观。
辞旨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