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举人
rén

举人


拼音 jǔ rén

简拼 JR
五笔 IWWW

词语解释

举人[ jǔ rén ]

1.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引证解释

1.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

《后汉书·章帝纪》:“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繫阀閲。”

2.隋、唐、宋 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

唐 白居易 《早送举人入试》诗:“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3.明 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

《儒林外史》第二回:“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姓》:“在石门湾里,姓丰的只有我们一家,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


国语辞典

1.把人抱举起来

《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

2.举用人才

《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遇合》:“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3.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皆令郡国守相荐举,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


网络解释

1.举人 (科举考试中试者)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英语翻译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山公启事因何故(古代称谓职务)
谜底:举人

举人造句

  • 1、范进把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想法禀告了胡屠户。
  • 2、质举人举钱数目较大,还得自己在帐上签名或画押。
  • 3、史家义时每年都举行科考,分别为春试童生、举人,秋试秀才、进士。
  • 4、出身于寒儒之家,父亲宋邦和为雍正年间举人,未入仕途。
  • 5、许孟祥介绍,许氏原籍安徽宿松,家族的第一个举人许麾的高祖父许贤,洪武年间“以伍长调平山卫”,开始在聊城定居。
  • 6、巡检田备耕看岳东是个举人,倒也客气。
  • 7、举人吴仁真禽兽,与嫂通奸谋害兄,有坏五伦非人类,当问立斩顷冒红。
  •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9、但是,在看清了新来的主官的贪婪无能的本质后,刚直的刘举人愤然辞职回家种地去了。
  • 10、现行的“公投法”被批评为“鸟笼公投”,因为“公投案”要能够成案,有超高的门槛,必须有半数以上的选举人出门投票才行,难度非常高。
  • 11、刻印三年后,他的儿子宝俭,参加北方闱场癸酉年的乡试,考取举人
  • 12、钟馗原本是举人,因貌丑,三次殿试都没有赢得“印象分”,最终一头撞死、含恨而终。
  • 13、当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谁知他人心中是何心!杨忠孝此刻也记起了一脸正气凛然的士子,姓宋名颢然,字青云,举人身份。
  • 1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5、字岳庭,善化人。干隆甲午举人,官隆平知县。
  • 16、此时杨乃武革去举人的御批已下,知府陈鲁便动用大刑,杨乃武熬刑不过,只得承认与小白菜因奸谋毒之事。
  • 17、举人便能以言定凡人生死,虚空成笔,若是圣人,文力能通天,开天辟地,夏雨雪,冬震雷。
  • 18、别人分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 19、能考个举人,你早就是一个诰命夫人了,不过我看你有晚福,成瑜比他的爹爹更加灵气,将来必能金榜题名,那你就是老封君了,富贵寿考,子孙满堂,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 20、副榜是明清考试中的一种附加榜示,亦称备榜,即于录取正卷外另取若干名,以后还需要考举人
举人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