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和声
shēng

和声


拼音 hé shēng

港台 和聲學,管樂合奏
简拼 HS

词语解释

和声[ hé shēng ]

1.依据和弦的组成和相继进行谱成的音乐作品的结构

harmony;


引证解释

1.和谐的乐音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使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高秋爽气明宫殿,元祐和声入管絃。”

2.调和声调;协和声调

《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孔 传:“言当依声律以和乐。”

周秉钧 注引 俞樾 曰:“依其所咏以定五声,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是谓律和声。”

《旧唐书·音乐志三》:“礼惟崇德,乐以和声。”

刘师培 《文说》:“和声依永,八音於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於焉出纳。”

3.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

4.词、曲中的衬词。原为歌曲中常由他人应和的部分,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復用和声。”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絃,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

5.随声附和

明 李贽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説研,和声而已。”

和谐的乐音。 《国语·周语下》:“夫耳内龢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

韦昭 注:“耳闻龢声,则口有美言,此感於物也。”


国语辞典

1.歌曲中一人或众人应和的部分

2.音乐上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声


网络解释

1.和声 (乐理名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2.和声 (词语)

1.和谐的乐音。

2.调和声调;协和声调。

3.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


英语翻译 harmony (music)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和声造句

  • 1、美妙的琴声加上优扬的和声,如珠联璧合,让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 2、这首曲子的优美和絃,更衬托出他们不同凡响的完美和声
  • 3、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既忧伤又委婉。
  • 4、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 5、救世军铜管乐队,弦乐功放音箱,和声乐群体存在,世界各地。
  • 6、培育爱情必须用和声细语。
  • 7、同时对钱师爷献策有功,岳和声当场给以褒奖,超升钱同钱与光,巡抚衙门赞画,授七品,报备兵部。
  • 8、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连矣。
  • 9、采用新的方法对皮带进行自动检测和声光预报警,并自动控制皮带运输机和有关设备停止运行和供料。
  • 10、通过指纹和声纹认定,叶欢进了自己家,打眼一看,还真的称得上家徒四壁啊。
  • 11、就连绦也是明黄色,绣有五谷丰登,三羊开泰,四季和声等纹饰。
  • 12、均衡器预置自动混合重低音,高音发挥最大的功效和声乐的水平,无论您的音乐类型。
  • 13、许旌阳发付走黄天化,这才面对申公豹,和声一笑道:大天尊已然知晓申道友此来乃是缴还金印,就此逍遥去。
  • 14、这男子看着众人用心竭力围拱四周,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和声问道:“附近可是有供休息的地方么?咱们休息一会儿,也让公主养好了精神,下午好进长安城啊。
  • 15、五老峰则从高达百米的冰川里下泻的瀑布水沫中飞扬,其气势和声涛胜过我们熟知的任何岩石瀑布。
  • 16、她们发觉曼丽还象以往一样,在埋头研究和声学以及人性的问题,她拿出了一些新的札记给她们欣赏,又发表一些对旧道德的新见解给她们听。
  • 17、贾老头虽然是赤脚医生出身,但凭多年积累的行医经历和他自己的苦心造诣的经营,所树立起来的声誉和声望,在上上村,不亚于董胡声。
  • 18、要知道浪人传承想要学得到后面,就要不断的累积财富、人脉和声望,人脉和声望很难拥有,眼下就只有从财富这个门路来想办法。
  • 19、培育爱情必须用和声细语。奥维德
  • 20、奇怪的是,妻三言五语的善言相劝瞬间就能彻底浇灭我心中的冲天大火,将我近乎出手的干戈化为玉帛,使我由盛怒转为平静,我惊叹于妻和声细语的“灭火”。
和声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