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审问
shěnwèn

审问



词语解释

审问[ shěn wèn ]

1.详细地问;仔细询问

正在进行审问。

interrogate;


引证解释

1.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宋 叶适 《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剧邑,乃不忘博学审问之功,他日闻其政,必异于今人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常成二公》:“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菜。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之,讲论以勗之。”

2.引申指精审的见解

明 宋濂 《<杜诗举隅>序》:“而《孝经》、《易》、《书》、《诗》……各有审问,不但笺杜诗而已也。”

3.详细询问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

4.审讯

宋 苏轼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和復审问,乃谓曰:‘汝固非劫江贼,然何得隐讳东邻赎契钱八百千。’”

巴金 《关于<神·鬼·人>》:“我在神田区警察署受到审问的时候,有人问我怎样在普江认识他。”

5.确实的消息

《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晋书·宣帝纪》:“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

《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初,高祖闻青泥败,未得义真审问,有前至者访之,并云闇夜奔败,无以知存亡。”


国语辞典

1.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也作“审讯”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休宁县李知县提一干人犯到官,当堂审问时,你推我,我推你。”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著叫他跪。”

过堂 鞫讯 鞫问 讯问

2.详细查问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女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


网络解释

1.审问 (汉语词语)

审问,指详细地问。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英语翻译 to examine; to question; to interrogat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审问造句

  • 1、陈检察官对罪犯的审问刀刀见血,不容罪犯狡辩。
  • 2、博学审问,这是学习应有的态度,决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 3、面对敌人的审问,江姐神色自若,毫不慌张。
  •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 5、警察在审问犯人的时候总会旁敲侧击地问出事情的真相。
  • 6、这个疑犯在警察旁敲侧击地审问下,终于认罪了。
  • 7、小偷被警察抓住后,被审问朞间开始变得说话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了。
  •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9、博学之,审问之,慎寺之,明辩之,笃行之。
  • 10、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 11、人生自强的格言警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12、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13、当年数名嫌犯被审问但一无所获。四年前,因为DNA犯罪鉴定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警察局的“悬案小组”复查了“恋鞋癖”色魔的犯罪证据。
  • 14、昨日郑大人动刑审问,追查两名凶徒有无前科,一查之下,却查出那两人是……明教之徒。
  • 15、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
  • 16、从表面上看,逼问模式的审问看起来就像是常识:审问者想知道消息,受审者在坚持,不想把消息说出来。
  • 17、周围邻居大呼救火,俄国巡捕迅速赶来并且夺门而入,破获了炸药、旗帜、袖章、名册、文告、盖印纸钞,并把没有逃走的刘燮卿带走审问
  • 18、当浅说出我有:科不及格的时候,我爸的脸吧嗒一下就沉下来了,眼睛瞪得浑圆,眉毛也拧到了一起,看起来很像牛魔王,像是要吃人的样子。僵了一会儿他开始狠狠地审问我。
  • 19、经过警方调查审问,赖某承认自己见陈某等车便想载他一程赚个路费,不承想谈不拢,一冲动便对陈某拳脚相向。
  • 20、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
审问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