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代明
dàimíng

代明


拼音 dài míng

简拼 DM

词语解释

代明[ dài míng ]

1.谓轮流照耀


引证解释

1.谓轮流照耀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孔丛子·论书》:“《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德,下有三王之义。”


网络解释

1.代明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研发部长)

代明,1991-1994 中南财大工业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1986-1989 华中师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广东省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编号:B18-0-3-04);广东省2010年度涉台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2010年度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论文一等奖;广东省社科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09A16);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民政部民函[2009]280号);广东社科2008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08B41);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图书二等奖(1994.5);最高决策咨询三等奖(1993.6);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三等奖(1993.3);武汉市对外开放研究一等奖


英语翻译 Ming Dynast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代明造句

  • 1、龙华寺殿宇齐整,宋代佛教禅宗的伽蓝七堂制保持原貌,并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 2、其实,明代自英宗正统朝以来,国势渐弱,如果正德能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是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为中兴之主,功垂史册,但他恣意妄为的行径却为后人所訾议。
  • 3、如此赏罚严明,确实表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 4、经过10多代明皇的修缮,其哨岗林立,森严壁垒自不必说,整个皇宫宫殿重重,楼阁交错,富丽堂皇。
  • 5、为请诸葛先生出山,他三顾茅庐,为摆脱曹操的怀疑,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为了让赵云留在自己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己对他的珍惜,这一切都表明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代明君。
  • 6、看得多了,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历史盛世的前面都高高站立着一代明君,每一个盛世明君的耳边都响着一个或一群忠臣的声音。
  • 7、你,李煜,一代文坛巨臂,生于五代十国中的南唐,你本只想终日在皇宫中写词作曲,以此终生,但两位哥哥的不幸夭折将你推上本不属于你的皇位,但你并不就此改做一代明君,你仍整日和大小周后在后宫过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
  • 8、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君,除了自身的能力强大之外,当然靠得还是听取,武帝手下有一位谏臣汲黯经常不顾武帝面子大胆直言,但汉武帝当时生气,事后却懂得反思,听取了汲黯的许多意见,为民着想成为历史传唱的伟大君王。
  • 9、大学教授王立群曾说:秦王赢政在壮年时是一代明君。他统一六国,但是在后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暴君,并且承受千古骂名的原因,不全是统一时的残忍,而是坚持修筑的万里长城、修皇陵、焚书坑儒,还有长生不老药。
  • 10、唐太宗、明太祖、康熙等身为一代明君,亲临峨眉。观赏秀丽的中国山水,同得道高僧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布施财物,建造峨眉,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11、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使大唐朝繁盛一时的一代明君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12、唐太宗早年能够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堪称一代明君,可是到了晚年,也不免糊涂起来,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大修宫殿,招致民怨,为大唐帝国衰退埋下了伏笔。
  • 13、这是你雄才大略终成一代明君,这是一首雄壮霸气之诗。
  • 14、以德治国则国兴邦,唐太宗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重视人才,广纳诤言,才有了贞观之治,他也因此成了一代明君。
  • 15、而刘邦从总体上看来还算的上是一代明君,汉初便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奖励耕战,国力逐步得到巩固。
  • 16、曾经的少年已去,那个受制于人的少年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一代明君。少年曾经的懦弱早已被他留在了曾经,现在的少年已经无比的强大。
  • 17、但无论如何,他的结果是创建了大汉王朝,且被奉为一代明君,在当时,又哪有人去追问他之前做过的什么阴损之事呢?这充分体现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一句经典之言所蕴含的道理。
  • 18、康熙帝从继位时的弱小成长为后来的一代明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拥有的几位强劲的对手以及他对待对手的那种超越的态度与做法。
  • 19、从那以后,皇帝不再每天换装,而是勤于朝政,每天处理事务,将整个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国家走向了富强,成为了一代明君。
  • 20、我认为:如果曹操是天子的话那他必定是一代明君,他自己文武双全,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喜猜忌别人,到晚年疑心病加重,杀了主薄杨修。
代明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