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枯瘠

枯瘠



词语解释

枯瘠[ kū jí ]

1.贫瘠;枯瘦

2.憔悴,羸瘦

3.指憔悴羸瘦的人。多指饥民

4.指枯燥乏味,无文采


引证解释

1.贫瘠;枯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予顷在南郑,见一军校,火山军人也,言火山之南,地尤枯瘠,锄钁所及,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田地里禾麦疏疏朗朗,显得很枯瘠似的。”

2.憔悴,羸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秘方见倖》:“张用谭术不已,后日以枯瘠,亦不及下寿而殁。”

清 方文 《哭从子直之》诗:“闻説吾儿病篤时,其形枯瘠亦如此。”

茅盾 《秋收一》:“老通宝的一只枯瘠的手抖簌簌地摸着小宝的光头。”

3.指憔悴羸瘦的人。多指饥民

清 曾国藩 《复胡润之书》:“思欲负山驰河,拯吾乡枯瘠於万一……以并紓桑梓兵后之餘虑。”

4.指枯燥乏味,无文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王(王维)诗丰縟而不华靡,孟(孟浩然)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五章四:“不过像《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尹,三仕己之无喜愠……’却有点过于枯瘠,无丝毫诗意含蓄着。”


国语辞典

1.枯槁贫瘠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予顷在南郑,见一军校,火山军人也。言火山之南,地尤枯瘠,锄镢所及,烈焰应手涌出。”

《聊斋志异·卷一·瞳人语》:“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


网络解释

1.枯瘠

枯瘠,拼音kū jí,是指贫瘠,枯瘦。


英语翻译 barre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枯瘠造句

  • 1、’据臣妾家中老人提及,当时的另一位大诗人王维就说过,先祖之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 2、浏览此碑书法,气息清劲圆润、骨法神健,结字虽较为瘦削,然挺健秀朗,肉藏于筋,略无枯瘠之垢病。
  • 3、准备转身回家。又一阵风吹过。嗯,是我的错觉吗?在这万里雪飘,万物枯瘠的日子里,我竟然嗅到了淡淡的花的芳香,若有似无,却叫人沉醉。我四处张望着,那一抹鲜红映入了我的眼。
  • 4、走进屋里,站在窗外隔着玻璃看这石榴树。它不高大,在风雨中还显得有些瘦小,我对这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它有梅树的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它虽然不壮,但在无数次风雨中,毅然挺立。
  • 5、缺少爱的阳光照临的心灵是枯瘠,没有爱的雨露滋养的生命是苍白,而当爱的春风拂过,万物皆为之改容,哪怕是一毛不生的荒漠,何况是万物之灵长的人呢。
  • 6、看着那枯瘠而坚硬的树皮望着那光秃秃的树冠,兴许你会同情它们,但我不会,因为我在它那锐利的眼神中读懂了两字坚持。
  • 7、她枯瘠的手攥着零碎的钞票,一张张地点着应交的税款,数完后,奶奶又将所剩不多的钱用手绢一层层地包好,塞到了枕下。
  • 8、三月一到,东风就先赶走了冬日阴云,拍着手把久违的太阳拉出来,这是让人振奋的第一步,而后万物就在阳光与烟雨中由枯瘠变得清新,让人也快活起来,其中最为代表的是树。
  • 9、疾之损人,形貌枯瘠;香之灾木,枝叶萎黄。
  • 10、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
  • 11、又评徐志摩爱情诗本色当行;哲理诗是枯瘠的荒径,此巷不通;散文诗是逼窄的小巷路经很短;土白话是末节的街道岔入陌生的胡同。
  • 12、枯瘠如柴羸不支,渐有朝夕不保势。
  • 13、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 14、粗粝的枝丫上不是枯瘠的一片,而是一片又一片,一簇有一簇,一发不可收拾的绿叶。
  • 15、郭沫若曾写道:石榴有梅树之坚枝,之叶片,奇崛而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具梅柳之长,弃梅柳之短,让人一见便生爱慕之心。
  • 16、北国的春,仍旧是无边的肃杀,紫色的枯瘠的泥土,裂出一道道细细的小口子。
  • 17、春之梅树便如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树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 18、他的身体,被岁月打磨成了一枚小小的枯瘠的叶子。
  • 19、凛冽的寒风吹打着人们的脸颊,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枯瘠的树木与电线杆一同站在一旁,显得毫无生气。
  • 20、桃树的枝干,不是很粗,奇崛而不枯瘠,颜色跟梅树相似,只是稍淡一点。
枯瘠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