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风物
fēng

风物


拼音 fēng wù
注音 ㄈㄥ ㄨˋ

简拼 FW
五笔 MQTR


词语解释

风物[ fēng wù ]

1.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scenery;


引证解释

1.风光景物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 张昇 《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瀟洒。”

冰心 《寄小读者》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2.风俗物产

宋 梅尧臣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诗:“应见言风物,於今有贡虵。”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一:“想起江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孔雀胆>资料汇辑》:“不仅为我把梁王妃的名字,把通济桥的废址,通同考查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

3.特指风俗,习俗

《明史·西域传四·天方》:“马哈麻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风取水洒之即息。当郑和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国语辞典

1.风光景物。即风景

唐·张九龄〈高斋闲望言怀〉诗:“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宋史·卷二九二·张观传》:“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


网络解释

1.风物

风物,汉语词汇。

拼音:fēng wù

释义:指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语出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英语翻译 scener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风物造句

  • 1、风物依然,鸿干已死,不胜今昔之感。
  • 2、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患得患失,不计眼前利益。
  • 3、六艺经传傍身泠然动七弦,八方遍历风物九州多奇崛,惟一人相念半生不负也,微雨小桥燕还旧巢去又年。
  • 4、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 5、刘长卿少居嵩山读书,中岳秀丽的山川风物萌发了他最初的山水审美意识。
  • 6、傩面梦幻、酒乡梦幻、红色梦幻五个篇章把贵州独特的民族风情、自然人文、特产风物、红色历史囊括无遗,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彰显了大赛“多彩梦幻。
  • 7、看!这儿又是一处俏丽的风物。那火红的枫树,它总因此丰满的精力,似火的热情熏染着我,鼓励着我。你瞧,它身上的霜像玉一样洁,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真是美不堪收。
  • 8、六艺经传傍身泠然动七弦,八方遍历风物九州多奇崛,惟一人相念半生不负也,微雨小桥燕还旧巢去又年。照墨
  • 9、云淡风清,江南风物依旧如此迷人,青山绿水掩映,竹篱茅舍斜逸,好一幅闲适的风物图。
  • 10、我很开心,一些读者留言说,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需“风物长宜放眼量”,而非仅仅“回首向来萧瑟处”。
  • 11、地方风物传说由引子部分、主体部分和确证部分三部分组成。
  • 12、蒙古人对格斯尔英雄的信仰崇拜,集中体现在风物传说、寺庙、敖包、祭祀、那达慕、家教等诸方面。
  • 13、咏物赋或寄予文人深切的情感,或单纯描写自然风物、器具珍玩,都具有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
  • 14、故乡的风物、人情、吃食以及街衢巷里、三教九流,都在他的笔下得以复活。
  • 15、局囿门户之见诚不必,风物还宜放眼量。
  • 16、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险峻、旖旎、瑰丽的山水景色和汉中盆地田园风光、人文风物,鲜活灵动、清新可人。
  • 17、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杨度 
  • 18、对于各种海外风物,我也是颇有兴趣的,只是家中管教甚严,不能放洋出海亲历胜境,只能通过旁人的转述和书本上的记载来揣摩,未免引以为人生憾事。
  • 19、何人共笑谈鸣蝉,何人共愁烦酒坛,岂行风渡月孑然,只将前尘再忆千百番,故人远余我世间风物独看,倚阑干暮色渐沉又星月,提灯照万载河山袍袖风满,将信愿结成归路共比肩。照墨
  • 20、他往往笑谈间不经意地一下“咔喳”,人情风物已被剪裁于他的视界,而效果往往灵动之气横生。
风物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