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竹简
zhújiǎn

竹简


拼音 zhú jiǎn

简拼 ZJ

词语解释

竹简[ zhú jiǎn ]

1.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bamboo slip used for writting on;


引证解释

1.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

晋 荀勗 《<穆天子传>序》:“汲县民不準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勗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宋人书帖犹用竹简》:“南宋初,士大夫书翰犹用竹简。”

胡适 《答任叔永书》:“正如古人用刀刻竹作字,后来有了纸笔,便不用刀笔竹简了。”

2.指史册

清 陈梦雷 《作书友人投笔志恨》诗之一:“我志原何许,逢人却乞怜。是非留竹简,方寸付苍天。”


国语辞典

1.竹片。古代纸未发明前,将竹剖削成片,在上面刻写文字,称为“竹简”

《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网络解释

1.竹简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英语翻译 bamboo writing slips in ancient times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whole scroll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竹简造句

  • 1、古时候,人们把字写在竹简上。
  • 2、鄱阳帮的碎破剑诀,轰雷斧法;太湖帮的断迹拳;洪泽帮的胡抡杖法等等在竹简上都有详细记录。
  • 3、话说汉武帝即位之初,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东方朔的自荐书足足用了3000片竹简,两个人才能扛起,汉武帝花两个月才读完。
  • 4、张杨小走几步来到张霄的案几旁边,看了看案几上的花生、清酒和一旁沾上油的竹简
  • 5、大殿内塑有徐福像,生动逼真,他手持竹简,双眉微皱,两眸机警有神,似胸怀文韬武略。
  • 6、照片展示一片“竹简”没有装祯成册的编联,表面平整,有一些黑色的污垢,刻痕被淡绿色泥土遮挡,很清晰并透出污垢,很难判断是什么文字,很随意。
  • 7、在室内摆一几案,几案上摆一紫金小鼎,小鼎前搁着一叠竹简竹简前又横放着一柄桃木长剑。
  • 8、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
  • 9、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读过的竹简、帛书,一捆捆一堆堆放在角落里无人过问,陈寿却把它搬了出来。
  • 10、遥想当年,数以千计的儒生席地而坐,子游盘腿坐在台榭之上,手持角尺,案桌上摆着竹简,浑厚明亮的嗓音回荡在武城上空,悠扬顿挫的弦歌不绝于耳。
  • 11、苏任从布袋里掏出一卷竹简,在手里掂量了两下。
  • 12、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 13、从甲骨文到竹简隶书到怀素的狂草,相同的字在历史演变中形式发生了那么多变化,而其本质承载的含义相比之下几乎是不变的。
  • 14、望着面前一大箱的书册,颜明有些犯难,这么一大箱,要他如何搬运,孙子兵法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写在竹简上就,难道要学富五车。
  • 15、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
  • 16、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 17、竹简未枯心未烂,千年谁与再招魂。
  • 18、桌上所放竹简约莫手指长度,端木蓉将字写在篾黄一面,不留天头,每简一行,数字不一,乍看之下似有两百多片,头一片竹简刻上“素问”。
  • 19、苏文进门时,刘彻正在看公车上书的那三千竹简,看了片刻,不禁发笑,继续看,又一阵发笑,之前的战事交给卫青苍紫处理,他才有心如此发笑。
  • 20、李健偷偷看了一眼,见哥哥在竹简上面奋笔直书,好像早已成竹在胸,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份分家的契约就文不加点地完成了。
竹简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