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市舶司
shì

市舶司


拼音 shì bó sī

简拼 SBS

词语解释

市舶司[ shì bó sī ]

1.官署名。负责管理出入海港船舶、商务等。唐代在广州设市舶使,宋代于广州、泉州、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杭州、密州(治今山东胶县)等地设提举市舶司,置提举官。元代、明代称市舶提举司


引证解释

1.官署名。 宋 代分设提举市舶司于 广州、杭州、明州 (今 宁波 )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 元 明 两代称为市舶提举司,其长官称市舶使,后改称提举。 清 废

《宋史·食货志下八》:“﹝开寳﹞四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於杭、明州置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太祖初定天下,於直隶太仓州黄渡镇设市舶司,司有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


国语辞典

1.职官名。唐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等处与域外各国通商,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犹今之海关。宋元明因袭之,清废


网络解释

1.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

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关,见证了中国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贸易之繁荣,如今,昔日的古港雄风已经不在,虽已成为过去,但是在现存的市舶司遗址上,我们还是窥见了中国历经千余年的外贸史,仍可以看到过去的辉煌。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市舶司造句

  •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浙江市舶司的嘉宾堂被毁,东库被劫。
  • 2、九月,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司
  • 3、元代中朞,负责泉府司和市舶司的沙不丁,先后管理海外贸易二三十年,拥有可与澉浦杨氏相比的庞大私家船队。
  • 4、北宋置市舶司设立。
  • 5、不过市舶司是政府经营,洋行是商人经营。
  • 6、元朝征服了南方之后,恢复实施了市舶司制度,并在庆元、上海和澉浦增设了三个市舶司
  • 7、置太仓黄渡市舶司
  • 8、服满,提举泉州市舶司
  • 9、市舶司隶属于布政司。
  • 10、但宗设谦道的船虽先至,尚未检验勘合,及宋素卿至,市舶司方始一道验证。
市舶司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