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守株待兔
shǒuzhūdài

守株待兔



词语解释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

1.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引证解释

1.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汉 王充 《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宋 陈师道 《清月长老再住荐福疏》:“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砖,亦古今之常事。”

2.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踄,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


国语辞典

1.相传一农夫见兔触树而死,为他所得,遂不事农作,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树,终一无所获。典出明·朱权也作“守株伺兔”

《韩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汉·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

《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进若缘木求鱼。”


网络解释

1.守株待兔 (成语)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英语翻译 wait for gains without pains

日语翻译 守株(しゅしゅ)

法语翻译 attendre le lièvre sous l'arbre(s'entêter dans de vains espoirs)

德语翻译 nǎrrisch auf eine einmalige,nie wiederkehrende Chance warten

俄语翻译 ждать у моря погоды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圣诞树下迎卯年(打一成语)
谜底:守株待兔
解析:“卯”,地支的第四位,属兔。

谜面:林下盘桓伫秋月(打成语一)
谜底: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造句

  • 1、要应付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抱持守株待兔的心态是不行的。
  • 2、现在社会何等竞争,你若只管守株待兔,迟早会被淘汰的。
  • 3、经验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守株待兔,不知变通。
  • 4、我们要积极创造机会,而不是只会守株待兔而已。
  • 5、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
  • 6、等待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坐吃山空。
  • 7、此法优点:以逸待劳,守株待兔,有成就感。
  • 8、守株待兔的行为是坐等其成的行为,是愚蠢的行为。
  • 9、兔年已来到,向你问声好,祝你健康快乐动如脱兔;财源广进守株待兔;烦恼忧愁龟毛兔角;大显身手狮子搏兔;踏上幸福路势如脱兔;新春吉祥如意!
  • 10、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守株待兔,能有好日子过吗?
  • 11、警方守株待兔,歹徒自行落网。
  • 12、要是人人都守株待兔,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了。
  • 13、干警们隐蔽在犯罪嫌疑人寓所周围,守株待兔,只等他出现。
  • 14、想靠乐透彩发财,就像守株待兔,终究不是正常的生活态度。
  • 15、现在我们就来个守株待兔,让歹徒自投罗网。
  • 16、干警们隐蔽在罪犯寓所周围,守株待兔,只等罪犯出现。
  • 17、平时学习不肯用功,考试想取得好成绩,这不是守株待兔吗?
  • 18、守株待兔的作法只会让机会白白溜走。
  • 19、我们要主动出击,不能守株待兔,否则会让敌人跑掉。
  • 20、与其我们这样守株待兔,不如付出努力做这件事。
守株待兔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