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立意

立意


拼音 lì yì

简拼 LY
五笔 UUUJ


词语解释

立意[ lì yì ]

1.拿定主意

他立意学法律。

be determined aim to do sth; make up one's mind;

2.确定主题

这画立意新颖。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

approach; theme; conception;


引证解释

1.用意;持念

《史记·刺客列传论》:“自曹沬至荆軻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所广徵引,非李氏立意,盖李氏不欲窃人之功,有旧注者,必逐字每篇存之,仍题元注人之姓字。”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既然官人立意惓切,就相见一面也无妨。”

老舍 《牺牲》:“办法不同,立意是一个样的。”

2.主张;决定

《北史·魏广平王洛侯传》:“暨正始中,故太乐令公孙崇輒自立意,以黍十二为寸,别造尺度,定律刊钟。”

3.打定主意;决心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縑牘之烦?”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説那支翁虽然屡任,立意做清官的,所以宦囊甚薄。”

《红楼梦》第九十回:“却説黛玉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絶粒。”

4.确立作品的主题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公出文数十章,即进士鲍生之作也,命题立意,殆非常人。”

《红楼梦》第三八回:“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登在日报上的资格,是十足可以有的,而且立意与表现法也并不坏,做下去一定还可以发展。”


国语辞典

1.下定决心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赞曰》:“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红楼梦·第八回》:“你立意要撵他出去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

决意

2.确立作品的思想、主题

《红楼梦·第三七回》:“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网络解释

1.立意

立意,多义词。可以表达“打定主意”和“命题意思”两种含义并在不同语境中使用。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立意占有极重的分量。一件作品能不能成为传世佳作,往往就决定在立意上。


法语翻译 conception, signification, être déterminé, se déterminer, se décider

德语翻译 Konzeption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立意造句

  • 1、这篇文章的立意新鲜,前人所无,美中不足的是结构太过松散。
  • 2、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构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用崇高的理想布局,用坚定的信念写作,用奋斗的精神修改,用执着的追求出版!
  • 3、这首小诗不仅构思精巧,而且立意新颖,确是一首绝妙好辞。
  • 4、这篇文章立意新颖,不落俗套。
  • 5、冀派内画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书画并茂,雅俗共赏。
  • 6、这幕川剧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 7、这篇文章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 8、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立意是总纲。
  • 9、我认为这篇散文从结构到立意,都有夺胎换骨、别具一格之妙。
  • 10、这篇文章立意深刻,咳唾成珠,堪称佳作。
  • 11、小芳写的这篇作文,在立意、布局上独出心裁,值得同学们借鉴。
  • 12、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 13、王霞的作文立意深远,是篇难得的佳作。
  • 14、仿写句子要有美感,立意格调要高,有一定的意蕴。
  • 15、在爱情上,最高的原则是把自己抛舍给另一个性别不同的个体,把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孤立的自身存在放弃掉,感到自己只有在对方的意识中才能获得自己的意识。
  • 16、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确定好作文的立意,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不要千篇一律,使人厌烦。也不要过于标新立异,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积极向上的主题,立意选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 17、这样胸无半点墨和独立意识的底井之蛙,占着毛坑不拉屎,不可能不被利用、堕落,弱化社会风气的榜样性极坏,时代应该彻底抛弃之。
  • 18、芳华,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个。那么,这本书如何才干写好?咱们要用才智的头脑构思,用杰出的品德立意,用崇高的抱负规划,用坚决的信仰写作,用斗争的精力修改,用执着的寻求出书!
  • 19、本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着,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 20、哲学命题立意,涵盖史实、史论、史观,并以中国传统史家“属辞比事”和“疏通知远”方式展开,这种结构具有隐喻之义。
立意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