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四塞
sài

四塞


拼音 sì sài

简拼 SS

词语解释

四塞[ sì sài ]

1.指四方屏藩之国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3.指四方边塞,边境


引证解释

1.指四方屏藩之国

《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郑玄 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战国策·齐策一》:“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鲍彪 注:“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你看千峯岳峙,万井云屯,南接苍梧,北连陘塞,真可称四塞之国矣。”

3.指四方边塞,边境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四塞休征罢战,放将仕,尽迴戈。”

《敦煌曲子词·定风波》:“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仕,谁人敢去定风波?”

4.到处充塞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旁魄四塞,云尃雾散。”

《旧唐书·德宗纪下》:“三月乙亥,黄雾四塞,日无光。”

《宋史·仁宗纪一》:“甲午,昏雾四塞。”

5.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荆榛四塞兮涂冥冥,连山赤黑兮延火烝。”


国语辞典

1.四方藩卫的国家

《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2.四境均有要塞、天险,比喻险固

《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3.充塞四方

《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其夏,黄雾四塞终日。”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布雾散。”

4.四方蔽塞

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网络解释

1.四塞

四塞,汉语词汇。

拼音:sì sài

注音: ㄙㄧˋ ㄙㄞˋ

释义:1、指四方屏藩之国。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3、.指四方边塞,边境。4、到处充塞。5、四面蔽塞。

《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郑玄 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四塞造句

  • 1、据臣观之,咸阳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四塞皆固,金城相连,卒然有急,百万众亦可轻易据之!入关而都,是为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者也!请大王明断!
  • 2、恐怖的元气四散开来,围观的修士迅速退开,武魂旗一展,浩气四塞,战力惊人,谁也不敢上前缨锋。
  • 3、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
  • 4、自古以来,开封周围地势坦荡,不仅没有大山,就连丘阜也很难见到,不像长安、洛阳、北京等都有天然屏障,四塞险固而利于守。
  • 5、昼夜歌钟不歇,山河四塞京师。
  • 6、左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右有关陇,巴蜀之固,长安所在的关中自古为四塞之地,号称金汤之固。
  • 7、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蜀虽小区,险固四塞,独守之国,难卒并也。
  • 8、武关位于陕西省丹凤县东南,与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
  • 9、关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 10、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
  • 11、天地间突然涌出了一股浩然之力,如同上古圣贤在宣讲大道一般,浩气四塞
  • 12、这边红旗飞动,如烈火燎原,气焰张天;那边绣旗招招,如游云四合,浩气四塞
  • 13、最后陛下也传授了一些法门给你,所以忠者大人也能使用神女霞光和浩气四塞
  • 14、乙巳,黄雾四塞
  • 15、徽音一振,声教四塞
  • 16、时浓雾四塞,都无所见。
  • 17、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 18、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 19、先朞黄沙四塞,昏晓不能辨,凡三昼夜。
  • 20、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四塞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