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禀承
bǐngchéng

禀承



词语解释

禀承[ bǐng chéng ]

1.承受指示、旨意;听命

receive orders; take orders;


引证解释

1.亦作“禀承”。承受;听命

《南史·章昭达传》:“﹝陈武帝﹞频使昭达往京口稟承计画。”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臣﹞或未禀承,则於臣为耻,於朝廷无损。”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后之学者,无所稟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诸将无所稟承,率观望不前。”


国语辞典

1.接受、承受。也作“秉承”

《南史·卷六六·章昭达传》:“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划。”

遵奉


网络解释

1.禀承

禀承,指承受;听命。语出《南史·章昭达传》:“﹝ 陈武帝 ﹞频使 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


英语翻译 variant of 秉承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禀承造句

  • 1、在千年漂泊中形成的客家文化,一直禀承着浓厚的“寻根意识”,在陌生的异地坚守着自已的文化同一性,拒绝被同化和消融,保留着浓厚的中原遗风。
  • 2、至马札尔台奉命北去,脱脱无可禀承,越加惶急,暗思外人无可与商,只有幼年师事的吴直方气谊相投,不妨请教。
  • 3、公司始终禀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竭诚为国内外新老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 4、禀承中国传统的谦恭,彬娴认识到她需要一个新的未来。
  • 5、欧贝诗,源于法国,多年来禀承优良的品质与功效,其产品涉及美容化妆各个领域,蜚声国外。
  • 6、在千年漂泊中形成的客家文化,一直禀承着浓厚的寻根意识,在陌生的异地坚守着自已的文化同一性,拒绝被同化和消融,保留着浓厚的中原遗风。
  • 7、父亲却是个老顽固,禀承了家母的遗风,吝啬而讲究。
  • 8、则愚夫愚妇,有所禀承
  • 9、贺拉斯认为诗的任务是禀承神旨认指导人生。
  • 10、然而尚欲写回忆录,一因幼年禀承慈训而养成之谨言慎行,至今未敢怠忽。
  • 11、蚩尤的后裔异人们一直禀承这样的原则:天地不仁,我自巍然;人无善恶,唯有敌我。
  • 12、龙正公司禀承“以质量第一”“以信誉第一”为服务宗旨,愿真诚与各新老客户携手并肩、互利互惠、共创辉煌。
  • 13、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也禀承了其对文学艺术的严谨追求。
  • 14、英汉民族孕育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禀承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价值、审美情趣。
  • 15、幼年禀承慈训,谨言慎行。
  • 16、声闻、缘觉禀承如来小乘教法,故称庶子。
  • 17、说瑜伽师地论,无着禀承教法而着庄严论、摄大乘论。
  • 18、近侍之臣,不知虑此,奏禀承请,殆无虚日,甚至以府库百年所积之宝物,遍赐仆御阍寺之流、乳稚童孩之子。
  • 19、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联邦党和共和党很快地就组织成功,一个遵汉密尔敦为首,一个禀承杰弗逊的意旨。
禀承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