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天麻
tiān

天麻


拼音 tiān má

简拼 TM
五笔 GDYS

词语解释

天麻[ tiān má ]

1.一种多年生腐生草本植物( Gastiodia elata ),全株无叶绿素,地下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地上茎直立。块茎入药

tuber of elevated gastrodia;

2.用作中药的此种植物的干块茎。别名赤箭、明天麻、定风草。熄风,定惊。治虚风眩晕、头晕、头痛,惊风抽搐、癫痫、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gastrodia tuber;


引证解释

1.中药名。产于我国 云南、四川、湖北 以及西北、东北等地。中医以块茎入药,治眩晕、头痛、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症。又名“赤箭”。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赤箭》


国语辞典

1.赤箭的别名。参见“赤箭”条


网络解释

1.天麻 (草药)

天麻,中药材名。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根茎。冬、春两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采者名春麻,质量不如冬麻好。挖出后,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用清水泡,及时擦去粗皮,随即放入清水或白矾水浸泡,再水煮或蒸透,至中心无白点时为度,取出晾干,晒干或烘干。功能主治为: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①《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②《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③《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④《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⑤《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⑥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⑦《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英语翻译 Gastrodia elata (botany)​

法语翻译 Gastrodia elata (botaniqu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双人木床(中药名)
谜底:天麻
解析:“一对明月”即两个“月”(朋),“落在山下”便组成“崩”,“四分五裂”这个字就体现出来了。

天麻造句

  • 1、天麻麻亮,钱悦儿准备好了早膳,烧好了洗漱用的热水,给师父和师伯留了张字条,就背着行囊出发了,她等不及想完成任务回到中原去。
  • 2、天麻是名贵中药材,用天麻酿制的天麻酒,可晕眩头痛,四肢麻痹,风湿和身体虚弱,半身不遂及高血压等症。
  • 3、对于山区居民来说,春季时的土豆种子,夏季从小麦吐穗到成熟,秋季时成熟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苻苓、天麻等药材,这些都已成为野猪的美食。
  • 4、张家界特色菜有腊猪头、“团年菜”、血豆腐、乌鸡天麻汤等;风味小吃有社饭、猕猴桃汁等。
  • 5、天麻麻亮,留下二赖子就起床贡献了笑喷。
  • 6、忍冬藤、鸡血藤、络石藤;十二草包括:三七、川芎、天麻、胆南星、大黄、赤芍、葛根、地黄、当归、红花、黄芪、豨签草。
  • 7、天麻麻亮,莫柯不知道现在到底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 8、天麻,属于兰科,是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植物,全株无绿叶,不含叶绿素。
  • 9、用鲟龙鱼的鱼头、鱼尾和鱼脊,以大火炖煮5至6小时,再以冬虫草、花旗参、陈皮、天麻等名贵食材配搭而成。
  • 10、天麻麻亮,人们就要上工,下河又要赤脚上阵,踩在冰楔上,寒气瞬时窜遍全身,一阵钻心的疼从脚底传来,感觉脚底要被刺穿。
  • 11、锄禾日当午,整天麻将也辛苦。手可摘星辰,杠上开花对对碰。春去花还在,三元四喜自摸牌。人来鸟不惊,从不在乎输与赢。
  • 12、我国唐代已开始用中药天麻、细辛、沉香、寒水石等研粉擦齿,达到香口洁齿。
  • 13、陈律师,这两天麻烦你了,跟着我东奔西走的。
  • 14、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有虫草、贝母、珠子参、天麻、雪莲等名贵药材,而兰花、百合、报春、龙胆、野牡丹等名花随处可见。
  • 15、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云南有三宝,天麻、三七、灵芝草;咱四川的三宝虽然说法不一,但川妹子肯定少不了。
  • 16、其主要成分是丹参、人参、三七、血竭、安息香、苏合香、川芎、沉香、天麻、金钱白花蛇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气养血、消血栓、降血脂。
  • 17、德江县新开发的“神王牌”系列天麻酒首次面世,几十件酒很快抢购一空。
  • 18、看着两人走后,刘高把天麻叫了过来,在他耳边示意如此如此,天麻狡黠一笑,办事去了……
  • 19、天麻麻亮的时候,列车员用清脆的声音报告道:各位旅客,祖国首都北京到了,请大家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
  • 20、现代研究表明,天麻为兰科多年寄生植物的干燥块茎。
天麻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