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吐故纳新
xīn

吐故纳新



词语解释

吐故纳新[ tǔ gù nà xīn ]

1.废弃旧的,吸收新的

exhalling the old and inhalling the new; get rid of the stale and take in the fresh;

2.人体的呼吸过程,谓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比喻扬弃陈旧的、无用的,吸收新鲜的、有用的

breathe;


引证解释

1.道家养生之术。谓吐出浊气,吸纳清气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吐故气,纳新气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夷夏论》:“道法则……呼吸太一,吐故纳新,大则灵飞羽化,小则轻强无疾。”

明 吴宽 《汤媪传》:“﹝媪﹞善养气,能吐故纳新,延年不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丁素究心神仙之事,精於导引,每澄心枯坐,吐故纳新。”

2.人体的呼吸过程,谓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

张贤亮 《土牢情话》第二章:“为了一点凉意而狠命地吸氨;氨气又使肺部更加灼热。我们的呼吸系统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进行吐故纳新。”

3.比喻扬弃陈旧的,吸收新鲜的

鲁迅 《集外集·说鈤》:“最人涅伏,吐故纳新,败果既落,新葩欲吐。”

《红旗》1968年第4期:“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


国语辞典

1.本指道家养生之术,吐出浊气,吸入清气,以去疾病。用以比喻扬弃旧有的,吸取新的事物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袓寿考者之所好也。”

《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王远知传》:“降玺书曰:『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


网络解释

1.吐故纳新

吐故纳新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ǔ gù nà xīn,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


英语翻译 exhale the old and inhale the new

日语翻译 古(ふる)いものを捨(すて)て新(あたら)しいものを吸収(きゅうしゅう)する

法语翻译 rejeter ce qui est altéré et absorber ce qui est neuf

俄语翻译 удалять негодное и вбирáть новое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新陈代谢(打一常用成语)
谜底:吐故纳新

吐故纳新造句

  • 1、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 2、我们党也要不断地进行吐故纳新,以增强战斗力。
  • 3、每个单位只有吐故纳新,才能求得发展。
  • 4、机构改革需要吐故纳新
  • 5、要保持队伍的纯洁,就必须不断地吐故纳新,清除腐败分子,吸收先进分子。
  • 6、作为一个组织,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吐故纳新
  • 7、党团组织都要经常进行整顿,吐故纳新,使我们的队伍永葆青春。
  • 8、党的组织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9、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 10、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 11、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彭祖寿考者好之。
  • 12、呼吸作用得到了吐故纳新,但产生了泡沫的堆积。
  • 13、清明时节雨水多,大地回春吐故纳新。春暧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春游踏青。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耕作植树扫墓祭奠,不忘先人尽兴方归。
  • 14、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使全身气机调畅。
  • 15、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发条短信,祝君健康,注意饮食,益甘而温,富含营养,健脾扶阳,加强锻炼,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游踏青,心旷神怡,豁达开朗,身心愉悦,重在行动,健康一生。
  • 16、这就样不断吐故纳新,最后留下来的都是一时之选。
  • 17、李青一惊,回想起刚刚吐故纳新,元气循环,一切都跟有肉体存在的自己一般无二,看来脱离了血肉之身,光凭神魄也能够修炼。
  • 18、寒冬新至,温情一夏。朝阳红红运动忙,活动手足免拉伤。腰腿时时要练习,吐故纳新精神昂。人体火炉生的旺,快乐运动养生强。运动让冬天不再寒冷。祝愿大家冬日暖洋洋,运动喜洋洋。
  • 19、世间万物皆有灵,我即为万物,万物即为我,万物更新,吐故纳新,是为循环。
  • 20、生命有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人生也有吐故纳新的内在韵律。
吐故纳新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