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曹植
cáozhí

曹植


拼音 cáo zhí

简拼 CZ

词语解释

曹植[ cáo zhí ]

1.三国魏诗人。字子建,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学,曾被曹操宠爱,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fe22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美,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亦善辞赋、散文


国语辞典

1.人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岁能属文,甚得武帝宠爱。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陈王。植才思俊捷,词藻富丽,尤长于诗。六朝诗人多受其影响,谢灵运尝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卒谥思,世称为“陈思王”。著有《曹子建集》十卷


网络解释

1.曹植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英语翻译 Cao Zhi (192-232)​, son of Cao Cao 曹操, noted poet and calligrapher

法语翻译 Cao Zhi

德语翻译 Cao Zhi (Eig, Pers, 192 - 232)​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相关谜语

谜面:调查见曲直(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曹植
解析:“查”字可拆分为“木日一”,把“木日一”调入到“曲直”二字便可重组成“曹植”。

谜面:大家种树(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曹植
解析:“曹”,字义为等,如尔曹(你等)。

曹植造句

  • 1、真正使曹植名垂竹帛、流芳后世的,是他的诗文辞赋。
  • 2、古有陈胜吴广起义望风响应,曹培曹植兄弟自相鱼肉,今有君闻鸡起舞,勤学苦读,不能不令我刮目相看。
  • 3、曹植才夸八斗,举世无双。
  • 4、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曹植
  • 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 6、此情此景,颇有几分曹植七步成诗的意思。
  • 7、相反曹丕则颇能性情隐忍、矫情自饰,有例子为证: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所写的华美篇章,大家十分赞赏。
  • 8、本文共五章,前面四章分别是曹植、阮籍、陶渊明、庾信对楚辞的接受与创新的探索,最后一章是对前面分析的总结并对魏晋六朝文人对楚辞的接受有概括性地分析。
  • 9、曹植走出京城洛阳,来到郊区,纵目四望茫茫洛水,于是穿越起来。
  • 10、自古言人之五官“眼耳鼻舌身”,眼居首位,可见其重要;傅毅的“目流睇而横波”、白居易的“双眸剪秋水”、曹植的“明眸善睐”传诵不绝,可见其美丽。
  • 1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
  • 12、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
  • 13、晚年的曹操为了给曹丕称帝铺路清障,不惜藏弓烹狗,在明杀曹植之羽翼杨修的同时,暗中用巫术害死两位患难从弟夏侯。
  • 14、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玉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曹植
  • 15、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曹植
  • 1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 17、于是曹植走了七步,这七步未完就作出了这诗,此诗以豆萁相煎为喻,怒诉兄弟的相残,曹丕这才没杀曹植
  • 18、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曹植
  • 19、究其原因,正是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饰”,被人抓住痛脚;而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扬长避短,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最终荣登太子之位。
  • 20、曹植的旷世之才令曹操惊服,在立继承人上颇费踌躇。
曹植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