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考课
kǎo

考课


拼音 kǎo kè

简拼 KK

词语解释

考课[ kǎo kè ]

1.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引证解释

1.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晋世杜预议攷课,鎦毅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1. 检查收成。 《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

《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有虞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

《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网络解释

1.考课

所谓“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是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总的说,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所以考课制度又与官吏的铨选任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封建社会里,考课制度各个朝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或详或略,或严或驰。唐代的考课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了。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考课造句

  • 1、尽管如此,魏晋北朝制定的考课法仍具有积极意义。
  • 2、北周时朞更有人主张用儒家的标准来加强考课
  • 3、明代考课分考满与考察。
  • 4、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法令可带职休假,则称予告。
  • 5、校核殿最,岁竟考课,以申黜陟。
  • 6、唐制,凡考课有二十七最。
  • 7、在唐宋两个朝代,考课制度的形式、方法、程序、法规等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并使考课制度走向成熟。
  • 8、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伍、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秋,赞大将军考课
  • 9、诏研策秀才,考课百司。
  • 10、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 11、考课分官课与师课两种。
  • 12、课卷,考课试卷纸。
  • 13、每年二月至十一月为皋兰书院考课朞。
  • 14、一说官吏考课得三最,方得予告。
  • 15、徒有考课之条,而无毫分之益。
  • 16、首慈惠以专考课也。
  • 17、因使撰百官考课事,昶以为唐虞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
  • 18、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
  • 19、每年二月到十一月为考课朞。
  • 20、远在战国晚年,已有一大批中国古代的乌托邦主义者,在提倡选贤与能,在提倡考课与铨叙,其用意在规定一项政府用人之客观标准。
考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