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预见
jiàn

预见



词语解释

预见[ yù jiàn ]

1.根据科学规律预先料到事物的变化结果

foresee; predict;

2.能预先料到的见识

precognition; foresight; prevision;


引证解释

1.谓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

《史记·龟策列传》:“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营洛之议,若预见有靖康之祸者,其谋虑之深长可知。”

艾青 《光的赞歌》诗:“这种光洞察一切,预见一切,可以透过肉体的躯壳,看见人的灵魂。”

2.指能预先料到将来的见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战事完全按照毛主席的伟大预见发展了。”

周恩来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在革命战争和阶级变化的发展上,需要我党有领导的预见,但证实这个预见的正确,还需动员全党领导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循着这个预见的方向努力奋斗。”

袁鹰 《悲欢·横眉》:“‘杀人者终必覆灭’,多么有力的宣判,多么英明的预见。”


国语辞典

1.预先推想得见

“他一向勤勉奋发,出人头地是可以预见的。”

预料


网络解释

1.预见

预见:名词解释

预见:著名作家陈根新书

预见预见:【美】艾米·韦布著

预见:作家一点点​首发于锦文小说网的言情小说

预见:2016年丁明豪和张琳娜出版的经管图书

2.预见 (名词解释)

基本解释

预见 yùjiàn

[foresee;predict] 根据普遍的科学规律预先料到事物可能的变化过程及大致结果

[precognition;foresight;prevision] 能预先料到的见识


英语翻译 foresee; foresight; precognition; predict; previsio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预见造句

  • 1、丰富的经验,常能使人洞若观火地预见到事情未来的发展。
  • 2、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
  • 3、你必须在机会降临之初预见到其背后无限的可能,果断把握契机,别管它能不能让你大赚一笔。
  • 4、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人生当中,会有各式各样的武功,各式各样的高手,各式各样的绝技,飞天遁地,拔山超海,这会是一个精彩的未知世界。
  • 5、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 6、当男人预见女人,他会迷失;当男人预见老婆,他会迷惑。
  • 7、通常将提供那天相同的服务。然而,应该未预见到的困难出现,我们将劝告您,一旦您的签证是准备好捡起。
  • 8、爱情本是个不等式,没有谁可以预见感情天平的哪一端会重些,哪一端又会轻些。但是爱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尝试,那就注定只有陪伴自己孤寂的灵魂。
  • 9、优秀的会计人员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虚报浮夸,不为保身谋利而趋炎附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是对未来事物的预见,有超前意识和独创性,知难而进,迎风搏击。
  • 10、我喜欢那样的缘份,尤如那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梦一样,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次相遇。
  • 11、芳邻保留解释与因不可预见情况而修改或取消研讨会的权利。
  • 12、刹那间,他觉得他已经预见到了这件事的结局。
  • 13、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处方药线上线下价格差距不会太大。
  • 14、你们中的每个人都将与“光”协作,把你们的预见带入显化,不会像三次元的世界需要等待而是“扩展”的。
  • 15、该公司表示,尽管“盈利的可预见性有限”,但设备和服务业务的经营利润率仍会维持在收支平衡点附近。
  • 16、只有做到“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才能增强预见性、把握主动权。
  • 17、如果没有企业家的权威,就没有企业统一的行动与指挥;如果没有企业家的独特的预见性,就没有客户的独特价值。
  • 18、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只是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于武断流于偏见。
  • 19、面对危险的迫切,人类灵魂中总有势均力敌的两种声音:一种很合理的教人考虑危险的性质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另一种则更合理地说,考虑危险太令人丧气和痛苦了,因为预见一切和回避大势不在人类能力之内,所以在痛苦的事到来以前还是不去管它而去想愉快的事好。
  • 20、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
预见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