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奸宄
jiānguǐ

奸宄


拼音 jiān guǐ

简拼 JG

词语解释

奸宄[ jiān guǐ ]

1.犯法作乱的坏人

寇贼奸宄。——《书·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并至。——《左传·成公十七年》

evildoer; malefactor;


引证解释

1.亦作“姦轨”。亦作“奸宄”

2.违法作乱的事情

《书·舜典》:“蛮夷猾夏,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又有强寇刼贼外姦内宄者为害甚大。”

周秉钧 易解:“此言中国受蛮夷之影响而发生强取财物、杀害人民、为乱于内外之事。”

《左传·成公十七年》:“臣闻乱在外为姦,在内为轨。御姦以德,御轨以刑……德刑不立,姦轨并至。”

陆德明 释文:“轨,本又作宄。”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遂令纲纪日废,奸宄滋多。”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未经本府或本处同意并取得本府或本处的证明文件,而从外面进入边区境内停留活动之人,不论其活动的事务属于何项,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3.指违法作乱的人

《史记·吴王濞列传》:“絶先帝功臣,进任姦宄,詿乱天下,欲危社稷。”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禁断淫祀,姦宄逃窜,郡界肃然。”

《明史·花茂传》:“广东南边大海,姦宄出没。”

4.指劫夺

《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姦宄于商邑。”

孔颖达 疏:“姦宄,谓劫夺。”

《新唐书·刘晏传》:“东垣、厎柱,澠池、北河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絶,夺攘姦宄,夹河为藪。”

5.奸诈不法

《后汉书·蔡邕传》:“而羣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姦轨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姦宄。”

《明史·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

刘师培 《论中国古代财政国有之弊》:“宋代于姦宄之臣,恒籍其产为官田。”


国语辞典

1.犯法作乱。也作“奸宄”

《明史·卷二七四·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幸。”

2.犯法作乱的人。也作“奸宄”

《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盘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义务。”


网络解释

1.奸宄

奸宄,汉语词汇。

拼音:jiān guǐ

释义:1、违法作乱的事情。2.指违法作乱的人。3.指劫夺。4.奸诈不法。


英语翻译 evildoer, malefactor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奸宄造句

  • 1、奸宄之徒,诈称官校,凌虐有司,索骗财物,陛下不及知也。
  • 2、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
  • 3、看来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也罢,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老天既然让我重活一回,就由不得阴谋奸宄作祟!
  • 4、纵观我国古代历史,豪强之家恃强凌弱,兼并之族横行邑里,轻则武断乡曲、残虐百姓,重则扰败法令、肆行奸宄
  • 5、上嫚下暴,则阴气胜,水伤百谷,衣食不足,奸宄并作,故其极恶也。
  • 6、驽马恋栈豆的曹爽,加之围绕他身边的狡诈奸宄,不成气候的浮薄文人,哪敌得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结果被收狱处死。
  • 7、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借,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 8、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
  • 9、于时奸宄民,瞿然始惩创。
  • 10、夺攘奸宄,窟穴囊橐。
  • 11、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
  • 12、所索户口,皆前世奸宄叛亡,乌蠢、讹谟罕、阿海、阿合束之绪裔。
  • 13、恐滋蔓准图,祸生不测,乞申抚按,以戢奸宄,以靖地方。
  • 14、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
  • 15、事例而长恶不悛,志为奸宄,~,纵逸无度。
  • 16、唐季五代,烽燧不休,流血漂卤,逮太祖受禅,九州始定。降及徽宗,政道废替,楮墨是务,夷狄犯华,戎马疲罢,哀鸿遍野,奸宄在迩,亟阻圣聪。天子怡然,以为寰宇晏如,四裔宾服,不知疆埸岌危而闾巷有怨者也。
  • 17、试想,奸宄当道,社会腐化,真正的贤士却冷漠地归隐山林,百姓头顶的天能变蓝吗?百姓安居乐业只不过是一个被贤士们冰冷掉的梦。
  • 18、今天下平一,海内晏如,宜令人悉城居,田随近给,使强弱相容,力役兼济,穿窬无所厝其奸宄,萑蒲不得聚其逋逃。
  • 19、内摧寇虐,外静奸宄,日昃忧勤,劬劳夙夜。
  • 20、识,洞烛奸宄,好爵之縻,避之若浼。
奸宄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