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怵惕
chù

怵惕


拼音 chù tì

简拼 CT

词语解释

怵惕[ chù tì ]

1.恐惧警惕

怵惕不宁。

palpitation caused fright;


引证解释

1.戒惧;惊惧

《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

《汉书·王商传》:“於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

颜师古 注:“悐,古惕字。”

唐 杜甫 《北征》诗:“拜辞诣闕下,怵惕久未出。”

《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

姚雪垠 《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国语辞典

1.惊恐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楚辞·宋玉·九辩》:“蟋蟀鸣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荡兮。”


网络解释

1.怵惕

怵惕,汉语词语,

拼音为chù tì,

意为恐惧警惕,

《广雅》:怵惕,恐惧也。


英语翻译 to be alarmed, to be apprehensiv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怵惕造句

  • 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 2、白天精神抖擞地做事,晚间怵惕思省。
  • 3、剖析举报人“裸奔”、遭受公开或隐性报复现象,于制度而言,是法律法规的不足与保护制度的缺失;在文化层面,源于人们对“告密文化”的怵惕、恐惧和反感。
  • 4、更糟糕的是,在那暗红液体的边缘开始出现了犹如蜥蝎表皮那样的花纹;虽然影影绰绰的很模胡,但见者无不怵惕,恐惧万分,甚至恶心。
  • 5、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 6、旧案已尘埃落定,新法能否使今后的行贿者怵惕自醒,有待司法实践证明。
  • 7、徐仲佳指出,常人的“怵惕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偶为一善,而像李昌女这样的善始善终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 8、朱元璋这一招儿虽说过于残忍,但也确实收到了实效,当时那些“公务员”们终日胆战心惊、怵惕无时者,即使吃了豹子胆,恐怕也不敢再顶风作案了。
  • 9、重拳更兼整风之下,民心或有昂奋,官意难免怵惕
  • 10、人也一样,不怵惕,不慎独,思想、精神、行为等也会招惹尘埃,需要“洗洗澡”。
  • 11、再次上场,龙雨写对“怵惕”,山西队写对“平畴”。
  • 12、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欣之喜,不监于心。
  • 13、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 14、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令人怵惕引人深思的话: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七十五岁才埋葬。
  • 15、孟子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例,指出每个人对他人的无辜受难均有同情心,正是人本性善良的表现。
  • 16、孟子说,“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落水,即便不是自家孩子,也会有不忍之心。
  • 17、面对惊心动魄的腐败,你不心惊肉跳?不是笔者心率过速,而是腐败着实令民怵惕!本贴于。
  • 18、百姓深惩王圣倾复之祸,民萌之命,危于累卵,常惧时世复有此类,怵惕之念,未离于心,恐惧之言,不绝于口。
  • 19、雨露时降,凄惨怵惕
  • 20、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怵惕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