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哭丧棒
sāngbàng

哭丧棒



简拼 KSB
五笔 KFSD

词语解释

哭丧棒[ kū sāng bàng ]

1.旧时在为父母发丧时,“孝子”须手扶一根“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

the stick held for support by a son in funeral procession;


引证解释

1.亦称“哭丧棍”。旧时出殡时孝子所持的哀杖。亦用来贬称其他棍棒,以诟骂持棒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言夫人忽发奇想,叫人到冥器店里定做了一百根哭丧棒。”

陈登科 《活人塘》十八:“我死了连一根哭丧棒也没人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天亮以后,欢喜穿起白孝衫,拿着哭丧棍儿,向四邻叩头报丧。”

《西游记》第二七回:“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辞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八:“我在街上一见着红头阿三手里的哭丧棒,总感觉得上面萃集着印度的悲哀与中国的羞辱。”


国语辞典

1.丧家出殡时,孝子所执的竹棒

《西游记·第三二回》:“那个哭丧棒重,擦一擦儿皮塌,挽一挽儿筋伤。”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可不要到我衙门里来娶,他跴进我辕门,我便拿哭丧棒打出来。”


网络解释

1.哭丧棒

旧时在为长辈发丧时,“孝子”须手扶“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长辈若夫妇中一人去世,孝子执一根,若都去世则执两根。


英语翻译 mourning staff draped in white, held at a funeral to show filial piety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哭丧棒造句

  • 1、在墓堆上按照当地的风俗盖上随葬品,插上引魂幡和哭丧棒
  • 2、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 3、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
  • 4、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 5、死者子女披麻戴孝,孝子手持哭丧棒,长约3尺。
  • 6、更是以僵尸为形,他的武器是一柄内藏毒砂的纯钢哭丧棒
  • 7、但三十六名僧人只念了几句经,便给殷野王手执哭丧棒轰了出去。
  • 8、然手是出了帐子,头戴麻冠,身披重孝,左手持哭丧棒,右手打着纸幡儿,摔着丧盆子,大声哭爸爸。
  • 9、图中匠人正在制作的纸花,是用于葬礼的,它的高度与“哭丧棒”相近,扎花匠人在竹棒上层层缠绕白纸条穗,将它扎成大团花束的形状。
  • 10、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 11、又称哭丧棒,是孝子在灵柩两旁跪草、陪祭、哭啼而手持的用剪成牙形的白纸缠裹的一根木棍,多为柳木。
  • 12、起兵之时,那张定边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跪倒马前,是哀哀切切,陈友谅并不理睬,催马而去。
  • 13、孝子头顶白孝服,腰缠草绳,手柱哭丧棒迎棺而跪。
  • 14、后来,演化成为约一尺五寸长的哭丧棒
  • 15、他们头戴白孝,腰缠麻绳,手提哭丧棒,赤脚。
  • 16、长子持筒子白幡,儿子持白幡,侄子持蓝幡,孙子持红幡,孙子辈以下持哭丧棒
  • 17、实行殡葬改革后,在农村中除木棺改为骨灰盒、哭丧棒改为花圈外,其余习俗基本保留。
  • 18、为首拿着哭丧棒、披麻戴孝的长子面容沉寂,但其旁衣衫褴褛的人倒是嚎啕得格外大声。
  • 19、甫添两名劲敌,金川三绝仍显得游刃有余,三条哭丧棒幻成三道黑气,在身周盘旋飞舞,反逼得方正平等人步步后退。
  • 20、8人抬棺,花圈、祭帐前导,孝眷紧挨灵柩,长子捧灵牌或遗像,孝眷执引路幡、哭丧棒,在棺前跪跪拜拜,退着慢行。
哭丧棒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