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回鹘
huí

回鹘


拼音 huí hú

简拼 HH

词语解释

回鹘[ huí hú ]

1.参见:回鹘,回鹘


引证解释

1.即回纥。详“回紇”。见“迴紇”


国语辞典

1.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回纥”条


网络解释

1.回鹘

回鹘即回纥,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拼音:huí hú;维吾尔文:Uighur/Uigur)又作回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鹘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突厥汗国强盛时,回纥部落臣服突厥。743年,回纥汗国灭突厥,统一铁勒诸部,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统称。840年,回鹘汗国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带的回鹘结合,还有部分回鹘部落依附黠戛斯。

回鹘是奴隶制社会,人逐水草而居,其政权组织沿用突厥汗国制度。回鹘人通行回鹘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回鹘人最初使用突厥文字,后来使用回鹘文,也使用汉文。

回纥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


英语翻译 Huihu, Tang dynasty name of ethnic group corresponding to modern Uighur 维吾尔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回鹘造句

  • 1、如果我的猜测没错,靺鞨、回鹘、室韦和契丹族的首领在这一次攻城战中会选择迟疑观望的态度。
  • 2、河西走廊、兰州太平鼓、曲子戏、凉州贤孝、黄头回鹘
  • 3、就在回鹘部落的首领们还在为报仇还是隐忍而伤脑筋的时候,巴度尔率领一干熊虎之士闯入大帐,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干妥协者推出帐外,集体斩首。
  • 4、为了遏制李继迁的势力,回鹘和六谷部潘罗支几乎时时派人到东京去找宋真宗谈判,合计着三家联手一块把李继迁给灭了。
  • 5、戊午,甘州回鹘可汗、于阗国王等遣使来朝,进马千匹、橐驼五百头、玉五百围、琥珀五百斤。
  • 6、此外,唐代以梳高髻为美,主要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
  • 7、历史学家正在研究回鹘的历史。
  • 8、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 9、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 10、回鹘有功于唐,会昌中乘其内乱,加以殄灭,系李德裕之过。
  • 11、两宋时朞,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12、突厥、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 13、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刺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 14、回鹘将领坚持认为攻破丰州的上策是诱敌出战,一战定干坤;中策是强行攻城,破城杀敌;下策才是高垒深沟困死敌军,使其不战自降。
  • 15、后来,这种做饼的方法传到古代少数民族的回鹘及回回地区。
  • 16、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
  • 17、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
  • 18、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
  • 19、三月,回鹘咀没斯诱杀了内部劲敌赤心和仆固。
  • 20、而曹氏归义军时朞,伊州并不完全归属于西州回鹘,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回鹘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