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知制诰
zhīzhìgào

知制诰



简拼 ZZG

词语解释

知制诰[ zhī zhì gào ]

1.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开元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宋代因之,为清要之职。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


引证解释

1.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唐 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 开元 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 宋 代因之,为清要之职。 明 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 清 代废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德舆﹞转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词九年,以类集为五十卷,天下称其能。”

《旧唐书·韦郊传》:“郊文学尤高,累歷清显。自礼部员外郎知制誥,正拜中书舍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上》:“唐之中书舍人,宋之知制誥,皆就省中起草,故韦承庆下笔立成,郑畋动无凝思,人以为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宋制:知制誥必召试中书而后除,欲观其敏也。其不试者,号为异礼。”


国语辞典

1.职官名。唐宋两朝专掌内命,典司诏诰的官吏


网络解释

1.知制诰

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知制诰造句

  • 1、你知道吗?官家已经下诏,封江宁知府王安石大人为知制诰,不日就会擢升入京任职。
  • 2、五月,元稹被任命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 3、长庆时,由比部郎中进知制诰
  • 4、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 5、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 6、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不到四十岁,仕途如日中天,正在上升之时,日理万机,非常劳累。
  • 7、帝甚称赏,遂以本官知制诰
  • 8、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
  • 9、尝以左正言、知制诰奉使契丹。
  • 10、张九龄掌知制诰,以文翰见称。
  • 11、北宋太平兴国时官至知制诰,因为上疏直言,一再被降职,贬到商州等地。
  • 12、不久,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
  • 13、那个女子问了王安石的名号,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而威严,一身凛然正气的人就是名满京华的新任知制诰王安石。
  • 14、元稹被任命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 15、国子司业苏源明在叛军到来之后,也假装有病,没有接受安禄山所委任的官爵,李亨就提拔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 16、公元1063年,宋仁宗逝世,其时王安石任舍人院知制诰
  • 17、名臣,官至知制诰兼御史中丞。
  • 18、拟考功郎中,御笔加知制诰
  • 19、俄以本官知制诰,王请对愿留府邸,不许。
  • 20、清宁间,迁知制诰兼知部署司事。
知制诰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