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木刻

木刻


拼音 mù kè

简拼 MK
五笔 SSYN

词语解释

木刻[ mù kè ]

1.在木上刻图画的艺术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断面上刻制图画以供印刷机拓印

wood engraving; woodcut;


引证解释

1.用木料雕刻的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木朝开宝中,真州有渔者钓得一木刻妇人,背刻‘丁氏’二字。”

2.指木雕之物。此指传集人众的木雕符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则以木刻上之。”

此指木雕的地理模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刻名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此指木雕的人名印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雍正﹞十三年春,苗疆吏以徵粮不善,远近各寨蠭起,徧传木刻,妖言四煽,省城大吏尚不之信也。”

3.木版雕印。参见“木板”

宋 汪逵 《淳化阁帖辨记》:“其本乃木刻,计一百八十四板,二千二百八十七行。其墨乃李廷珪墨,墨黑甚,如漆。其字比诸刻为肥。”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4.版画的一种。用刀在木板上刻成图形,再拓印在纸上

鲁迅 《书信集·致张慧》:“弟非画家,不敢妄说,惟以意度之,木刻当亦与绘画无异,基本仍在素描,且画面必须统一也。”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我以为少年学木刻,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国语辞典

1.一种版画。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形,再用纸拓印。计有阴刻、阳刻或阴阳混合刻三种表现法

2.木制的雕刻品


网络解释

1.木刻

木刻,指在木上刻图画的艺术或方法,主要是指在木料断面上刻制图画以供印刷机拓印。


英语翻译 woodcut

法语翻译 gravure sur bois

德语翻译 Holzschnitt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木刻造句

  • 1、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暗中摸索。
  • 2、以山河、花鸟、瓜果、虫鱼作为题材,工匠们能用黑檀木刻花瓶、果篮、烟具和家具。
  • 3、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有些书是采用活版印刷,但是,活字印刷术从来没有象在欧洲一样代替木刻印刷术。
  • 4、走进村子,贴近窑洞,明柱、厦檐、高圪台,砖雕、木刻,或麒麟送子,或万事如意,件件精细。
  • 5、四是全面保护昆曲、评弹、苏剧、桃花坞木刻年画等特色艺术瑰宝。
  • 6、油画调色刀、木刻刀等系列产品畅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东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量居同行业之首。
  • 7、也可以选择用特殊材料制作的画,如花泥画、剪纸画、木刻画和绳结画等,因为这些装饰画多数带有强烈的传统民俗色彩,和中式装修风格十分契合。
  • 8、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有僰文化研究、酒文化研究、竹文化研究、阳翰笙研究以及铜鼓文化、岩墓文化、木刻印书、苗乡风情及夕佳山民俗风情文化等。
  • 9、2003年,荣宝斋还专门出版了他的木刻水印书法。
  • 10、李桦通过他的刻刀,将这一场面宏伟壮观地表现出来,木刻技巧驾驭自如,即使是肋木的脚架也刻画得一丝不苟。
  • 11、黎族木刻文化始于刻木记事在人类的早朞特别文字发明之前,先民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互相交流,发明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用某种物件记事的方法。
  • 12、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 13、传统藏娘唐卡除了手绘技艺外,还有一种手绘兼木刻套版印刷的工艺。
  • 14、事实上,临摹潘天寿的作品,技术难度不太大,前几年也爆出过有一幅潘天寿的木刻水印复制品拍出了四五百万元的事。
  • 15、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自了,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耗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见那眼珠问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 16、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刻木记事的习俗,丰富多样的记事木刻为认识上古契刻记事提供了很好的参证。
  • 17、当时间与空间交会在棉纸、连史纸或者其他故纸之上,哪怕从平板电脑上观瞧,无论木刻、石印或者胶印的版本,都映照着岁月深处的过往……
  • 18、夜景犹如一幅黑白分明的木刻画。
  • 19、印谱大致分原印钤拓本,木刻翻摹本、锌版翻刻本、石印、珂罗版印影本等多种,尤以明清原钤本存世稀少,收藏投资价值最高。
  • 20、花鸟、瓜果、虫鱼作为题材,工匠们能用黑檀木刻花瓶、果篮、烟具和家具。
木刻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