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内里
nèi

内里



词语解释

内里[ nèi lǐ ]

1.〈方〉:里面,中间

这件事儿内里还有不少曲折。

inside;


引证解释

1.宫中

《旧唐书·宦官传·李辅国》:“代宗即位,辅国与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横,私奏曰:‘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水浒传》第七八回:“既然如此计议定了,来日内里相见,面奏天子。”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马大老爷是司礼监老公公的侄儿,现今内里传出信来,务必要找寻尸首。”

2.指内室

唐 元稹 《杂忆》诗之一:“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櫳深处闇闻香。”

3.里面;内中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富员外设起酒来谢媒,外边款待杜子中,内里景小姐作主,款待杜夫人。”

《天雨花》第十三回:“按下小姐来出外,且言内里一桩情。”

鲁迅 《三闲集·铲共大观》:“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

4.指妻子

沙汀 《范老老师》:“大约是听了内里的话,说棺材在响,有点不放心吧?”

帝王母族、妻族的住宅区。 《新唐书·外戚传序》:“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故太宗检贵倖,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


国语辞典

1.宫中

《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李辅国传》:“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水浒传·第七八回》:“既然如此,计议定了。来日内里相见,面奏天子。”

2.内室

唐·元稹〈杂忆五首〉诗之一:“忆得双文通内里,玉栊深处暗闻香。”

3.里面、内部。也作“内中”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顷刻,内里备了饭出来。”

里面

4.衣服的内衬

“她衣服的内里缩水了,使得整件衣服看起来绉绉的。”

5.事情的内情或其中的缘故

“他明白这件事的经过和内里。”


网络解释

1.内里 (词语)

内里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里面,中间。


英语翻译 Neri, St. Philip; inside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内里造句

  • 1、这款圆珠笔备有时尚别致的丝绒笔套,内里的笔芯质量卓越,并可更换。
  • 2、进得黄鹤庐,内里一无长物,仅一张简陋书桌,书桌之上有一黄铜镇纸,镇纸下当然有些泛黄的纸卷。
  • 3、姜仙子盈盈的站起身,身上衣衫尽湿,内里的鸭黄亵衣隐约可见,曼妙身姿更是尽显。
  • 4、门框内里匀速转动着的似牛奶一般浓酽的气流。
  • 5、有一种伤,虽然外表会慢慢好起来,可内里却在逐渐的溃烂。
  • 6、无边的黑暗,银白色的金属大门,门框内里转动着牛奶般浓酽的气流。
  • 7、这件夹克是由冈山生产的单宁布做了肩部拼色处理,高档的riri拉链辅以皮质的拉链头,羊毛织物作为插手袋的内里,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顶尖设计,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内在,这都是巅峰之作。
  • 8、整旧如旧的是石库门,内里装灌着“星巴克”、“吴思远影城”、“东魅”这些活动的因子,再加上人的串联,“新天地”不火也难。
  • 9、男婴身穿白底带有小动物图案的婴儿长裤长褂,上面盖着红底大花的单子,身下铺着的碎花褥子内里写有“灵丘县妇幼保健站”大概字样。
  • 10、有些旧东西,除了实用性,内里还会有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比如旧年画、旧粮票、旧布票、旧烟袋、旧书报、旧墨盒、旧马蹄表、旧玻璃镜等等。
  • 11、内室分为两部分,外间是起居,内进是寝室中间用碧纱橱隔开,看不见内里
  • 12、门框内里匀速转动着似牛奶一般浓酽的气流,不时吹出一阵阵阴森的寒气,遍袭我的全身,使我不停得打着寒战。
  • 13、盛放路菜的菜篓大都是竹丝或者柳条编的,内里糊有绵纸,然后里外再都刷上桐油,既结实耐用,又可以防止油汁漏出。
  • 14、夏天最佳水果,西瓜!常吃能镇静、解渴、去署气;宝宝生痱子时,还可用西瓜皮的白色内里轻擦患处,每天两三次,止痒效果不错!
  • 15、上京正南方向只见数道血红高墙高耸入云,内里紫雾荡漾、玉楼金殿氲氤其中层层叠叠瞧不见尽头,这便是达鲁帝国皇宫所在。
  • 16、在迎战莱昂内萨文化队的国王杯比赛开始之前,巴塞罗那为恩克默哀一分钟,而特内里费也对故人表示哀悼。
  • 17、明白了内里的小泥鳅,不禁倒退了几步,因为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身为她家小姐肚里蛔虫的小泥鳅,她也不知道颜梧宁会出哪张牌。
  • 18、内里其实是像三闾大夫那种,豪放不羁,潇洒浪漫,如果爱了就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19、山仆离三人还有一丈远时,提刀右臂向身前一挥而起,顿时面前的地面尘土飞扬,且内里还带着一股如风刀劲,这招正是风前残烛。
  • 20、展爷已知是圣上过寿山福海那边去了,连忙同定卢方等,随着包兴,往内里而来。
内里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