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耗羡
hàoxiàn

耗羡


拼音 hào xiàn

简拼 HX

词语解释

耗羡[ hào xiàn ]

1.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


引证解释

1.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另征的部分

唐 白居易 《不夺人利策》:“所以王者不殖货利,不言有无。耗羡之财不入於府库,析毫之计不行於朝廷者,虑其利穴开而罪梯构。”

《儒林外史》第四回:“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地丁有正额、耗羡、租粮三款。”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


国语辞典

1.旧时官吏征收银粮时,为防止漕运的耗损,于正额之外多收若干,称为“耗羡”

《儒林外史·第四回》:“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网络解释

1.耗羡

耗羡是指赋税的加耗部分抵补实耗后的所余。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耗羡造句

  • 1、厘赋税,除耗羡,雪诸冤狱,访察利弊,所摘发辄中。
  • 2、至于耗羡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臣以为应该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 3、自耗羡归公,一切弊窦悉涤而清之,是为大利。
  • 4、及敕询州县耗羡,疏言:康熙间,州县官额征钱粮,收耗羡一二钱不等。
  • 5、康熙帝认可这种做法,于是耗羡问题没能解决。
  • 6、部议元、二年耗羡在三年补纳者,州县充公用,仍当追偿。
  • 7、这‘耗羡’一向是由地方州县征收,有的就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民众负担很重。
  • 8、议者以康熙间无耗羡,非无耗羡也,特无耗羡之名耳。
  • 9、设会考府,清理亏空、严惩贪贿;耗羡归公、正本清源。
  • 10、耗羡是一种附加税。
  • 11、免江苏、安徽、山东耗羡十分之六。
  • 12、雍正时将地丁火耗酌给养廉,议者谓正赋之外又加正赋,将来恐耗羡之外又加耗羡
  • 13、壬寅,诏:地方官私征耗羡,难以裁革。
  • 14、又减耗羡,革陋规,省徭役,平物价,民情大悦。
  • 15、赋税的加耗部分抵补实耗后所余的叫耗羡
  • 16、执玉言:元、二年耗羡在未着令归公以前,前督臣许州县充公用。
  • 17、布政使高成龄奏言:直省钱粮向有耗羡,百姓既以奉公,即属朝廷财赋。
  • 18、今耗羡归公之法势无可改,惟有为地方别立一公项,俾任事者无财用窘乏之患,而后可课以治效之成。
  • 19、记银谷应征之数,及税契、杂税、耗羡等项。
  • 20、各直省征赋,正供外旧有耗羡,数多寡无定。
耗羡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