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三闾
sān

三闾


拼音 sān lǘ

简拼 SL

词语解释

三闾[ sān lǘ ]

1.指屈原


引证解释

1.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三閭,智非鼂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屈原也,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閭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閭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三閭。”


网络解释

1.三闾

战国时期古地名,位于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又指楚国某地三个大姓家族的总称,爱国诗人屈原被贬后就曾任三闾大夫,掌柜三个大姓宗族的宗族事物。因此,后世也用该名词也代指屈原。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三闾造句

  • 1、先生何不与世沉浮?三闾大夫曰: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染尘埃。
  • 2、内里其实是像三闾大夫那种,豪放不羁,潇洒浪漫,如果爱了就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3、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 4、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
  • 5、比如燕王,赵相肥义,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还有韩国的一名封君和魏国的上将军。
  • 6、他说,三闾大夫屈原,把他芳洁的身体投于汨罗之波,留下哀艳的离骚、悱恻动人的楚辞,其流风余韵就这样永远流传于三湘七泽之间。
  • 7、“三闾大夫,投其芳洁之骨于汨罗之波,而遗留哀艳之离骚、悱恻之楚辞,永垂其流风余韵于三湘七泽之间。
  • 8、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楚怀王很尊重其才。
  • 9、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 10、屈原二十多岁被封为左徒,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是有好多人歧视他,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使屈原被降职为三闾大夫,但他还是对皇帝忠心耿耿,有好多好的建议,但皇帝始终不采纳。
  • 11、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朞,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 12、屈原自幼便勤奋好学,长大后更是心怀天下人。26岁,在朝中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如此就遭到朝中贵族的诋毁,楚王听信了谗言后疏远屈原,但屈原仍胸怀天下,后又遭贵族诽谤,才先后流放于汉北和沅湘流域。
  • 13、相传,屈原本来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因为当时的国君十分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国又蠢蠢欲动,准备攻打楚国。
  • 14、当时秦国攻打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极力主张抵抗,可还是被秦国打的落花流水,屈原不忍看到国破家亡,更不忍看到楚怀王及朝廷腐败无能,于是含恨投汨罗江自杀。
  • 15、一夜之间,屈原从位高权贵的三闾大夫变成被流放的犯人。
  • 16、是您吗?三闾大夫,您是否还在汨罗江畔行吟,您是否还在为楚王而担忧,您是否还在为出国百姓的生活而忧心忡忡呢?
  • 17、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要团结其他国家,来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国,但是偏偏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结果被骗到秦国,关了起来,最后并死在秦国。
  • 18、妈妈一边包,一边给我讲端午节的来由,战国时朞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是一个忠臣,但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为了表示忠心,屈原跳进汨罗江来以死抗争。
  • 19、打开百度,键入屈原这个名字,这两千多年前的三闾大夫的故事,一点点浮出水面。
  • 20、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朞,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投江自杀日――农厂力五日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三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