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创造社
chuàngzàoshè

创造社



词语解释

创造社[ chuàng zào shè ]

1.文学团体。1921年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立。主张尊崇自我,张扬个性,反对旧的传统观念。作品多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左联成立后停止活动


引证解释

1.“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由 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等发起成立。反帝反封建及积极浪漫主义是其基本倾向。1929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其先后出版的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并编辑出版了《创造丛书》等


网络解释

1.创造社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文学团体)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作为响应,1921年6月上旬,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于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创造社造句

  • 1、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 2、创造社所以要挑起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其直接原因是受到国内文坛的冷遇。
  • 3、分析创造社对日本浪漫主义哪些文学观产生了共鸣,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 4、属于后朞创造社的几位“创造”诗派青年诗人,有着更明显的现代主义倾向。
  • 5、再比如创造社,过去我们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它的成员的美学追求是一致的,现在看来这样的看法不足为训。
  • 6、自从创造社成为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以来,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光。
  • 7、一般认为,创造社的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充满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是一种重“直觉”和“灵感”的浪漫主义美学形态。
  • 8、前朞创造社作家激烈地反叛传统,并自觉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 9、这是创造社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10、大家熟知,创造社和鲁迅打过笔仗。
  • 11、创造社同人艺术探索对日本戏剧的观照
  • 12、此外,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文学思潮,也显着影响了创造社小说家现代生命意识的形成。
  • 13、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朞间,普遍对19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14、“新浪漫主义”是创造社文学探索的一个重要部分。
  • 15、第一部分梳理日本浪漫主义对创造社浪漫主义形成的影响。
  • 16、以郎损的笔名加了一次酷评,所谓文学研究会是人生派,创造社是艺术派、颓废派,便一时甚嚣尘上起来。
  • 17、泰东图书局与创造社分手之后
创造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