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嫌隙
xián

嫌隙



词语解释

嫌隙[ xián xì ]

1.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

久结嫌隙。——《三国志·陆逊传》

今以睢眦之恨,乃成嫌隙?

feeling of animosity;

2.仇怨

从来做事的人,一生嫌隙,不知火并了多少!——《初刻拍案惊奇》


引证解释

1.亦作“嫌隟”。亦作“嫌郤”。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仇怨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仇隙》:“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於是彼此嫌隟大构。”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俺两个半生来岂有些嫌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柴以为嫌郤尽释,不復作防。”

马南邨 《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宋代的刘攽,就因为生平最爱嘲笑别人,以致引起当时像王安石那样的当权人物的极大不满,造成很深的嫌隙。”


国语辞典

1.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仇怨

《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

《红楼梦·第七一回》:“邢夫人总是铁心铜胆的人,妇女家终不免生些嫌隙之心,近日因此著实恶绝凤姐。”

芥蒂


网络解释

1.嫌隙

嫌隙,汉语词汇。

拼音:xián xì

释义:1、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隔阂

2、仇怨


英语翻译 hostility, animosity, suspicion

法语翻译 hostilité, animosité, suspicion

德语翻译 Feindseligkeit (S)​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嫌隙造句

  • 1、原本就有嫌隙的两方人马,竟在街头不朞而遇,场面一触即发。
  • 2、他们之间已生嫌隙,旁人不宜推波助澜,让误会加深!
  • 3、前废帝狂悖无道,以太祖、世祖并第数居三以登极位,子勋次第既同,深构嫌隙,因何迈之谋,乃遣使赍药赐子勋死。
  • 4、由于个人嫌隙与家庭仇恨,国家大事被视同儿戏。
  • 5、吕蒙正与同朝一位吴姓官员素有嫌隙,他卸任宰相后,这位吴姓官员便在皇帝面前进谗,导致吕氏全族被迫流亡,不得不改成“高、江、卢、纪”四姓逃亡。
  • 6、二五、四指轻弹生嫌隙,人尽可夫二十年。
  • 7、您有家族因多数人共有继承权,在不动产买卖、开发及管理时无法达成共识而产生嫌隙
  • 8、后来,武大郎的一位盟兄弟因为琐事与他产生嫌隙,这位仁兄联合当地恶霸西门庆到处散播武县令夫妇的谣言,谣言最终被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写进了小说里。
  • 9、及两处回报,汪罕却没甚异言,不过要帖木真休忘前谊,独札木合语带蹊跷,尚记着中道分离的嫌隙
  • 10、即便他们此时嘴上不说什么,心中难免产生嫌隙,以后真要用他们时,也难免阳奉阴违,尾大不掉。
  • 11、第二件事是得知了苗安和知州陆惜禹、提刑使余应贤都有嫌隙,但与经略使冯国顺关系很好,在官场关系上算是冯国顺一脉。
  • 12、武宗令二人摆酒和解,但嫌隙渐深。
  • 13、万一因礼仪末节,稍成嫌隙,俾陛下贻讥天下,匪细故也。
  • 14、可见普通人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就会心生嫌隙,大人物之间,如果缺失了信任,就会葬送大好前程。
  • 15、第四,要与人为善,深入同学、同仁建立起真挚的友谊,相互取长补短,重团结,轻嫌隙
  • 16、于是,你们越走越远,不去交流,不去试图了解另一个人的心,彼此慢慢嫌隙
  • 17、你怕他晚归凉,催他早回;你怕他穿不惯木屐,雨中跌倒,特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硬给他,好多一点明;你还怕,于是在瑟瑟冷风中目送他直到背影消失;你又怕,虽与他素日和睦,但终有嫌隙
  • 18、悟空性子直白,常常不解释就将披着人皮的妖怪们打死,师徒之间多生嫌隙
  • 19、忘了有多少次,我手捧诗卷,溜进家对面公园的小树林,边走边吟,陶醉于诗的世界,那里没有父母对我成绩的抱怨,没有同学之间的嫌隙,但有一个个灵魂,以穿越时空的文字与我相伴,诲我以人生。
  • 20、所以彩虹桥的破裂,不应是因为礼花这样的偶然事件导致,而应该是两个国家的国王心生嫌隙而自然而然产生的。
嫌隙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