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礼乐
yuè

礼乐


拼音 lǐ yuè

简拼 LY
五笔 PYQI

词语解释

礼乐[ lǐ yuè ]

1.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引证解释

1.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

《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国语辞典

1.礼与乐。礼乃行为道德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

《礼记·礼器》:“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


网络解释

1.礼乐 (礼节和音乐)

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也被称之为“礼仪之邦”。

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已失去古典纯朴的的本质精神。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英语翻译 (Confucianism) rites and music (the means of regulating society)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礼乐造句

  • 1、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 2、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笔帖式、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极。
  • 3、世人乃悉上通诗书礼乐余得明阳之吼,文武之道,张弛并举,天下骚然。
  • 4、其间有杜甫“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的低吟,也有张继“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然大风传”的慨叹,而“五言长城”刘长卿则成为河间杰出诗人的代表。
  •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6、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礼乐崩坏,各诸侯国竞相征伐,正所谓“春秋无义战”。
  • 7、丹青翰墨,梅兰琴瑟;诗书礼乐,崇文尚德;自强奋发,不锲求索;生态绿色,曲奏谐歌;正风正气,大爱传播;孝道铭刻,文明润泽;修身律己,携手你我!
  • 8、衰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负给未来了。
  • 9、玉质金相当时之宝常将令德表此风俗慈孝友恭家庭礼乐
  • 10、计划生育天天宣传,优生优育亲身实践。父慈子孝弟子礼仪,优良传统都要继承。诗书礼乐诸子百家,富贵吉祥节节开花。优生优育有礼有节,爱我国家央央中华。中国人口日,富贵吉祥时!
  • 11、清初,乱象丛生,礼乐崩坏,历经跑马圈地、断头令、文字狱,百姓民不聊生。
  • 12、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13、如“礼乐射御书数”的艺能和“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
  • 14、虽然地域广大,民生富庶,但礼乐崩坏,世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
  • 15、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 16、原来教坊司隶属礼部,设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各一人,这地方可不只是管理官妓,教坊司是朝廷的礼乐机构,宫廷各项大礼需要的音乐歌舞同样需要教坊司负责。
  • 17、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
  • 18、日行一善,积善积德。宽厚尊崇,大仁大义。勇敢正气,不馁不退。忠孝两全,爱家爱国。诗书礼乐,绘声绘色。人生价值,激励你我。全民读书,红红火火!
  • 19、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 20、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
礼乐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