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乡约
xiāngyuē

乡约


拼音 xiāng yuē

简拼 XY

词语解释

乡约[ xiāng yuē ]

1.犹言乡规民约。适用于本乡本地的规约

2.明清时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引证解释

1.犹言乡规民约。适用于本乡本地的规约

《宋史·吕大防传》:“﹝吕氏﹞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词林·乡绅异法》:“﹝罗一峯﹞未几復官,请告里居,立乡约以整顿风俗,其法甚严,莫敢不遵。”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辉﹞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余大先生道:‘是那三部?’王玉辉道:‘一部礼书,一部字书,一部乡约书。’”

2.明 清 时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儒林外史》第六回:“族长严振生,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魏老儿﹞连忙跑来看时,却好乡约、里正俱已到齐。”

沙汀 《丁跛公》:“丁跛公是穆家沟的乡约。”


国语辞典

1.同乡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

《宋史·卷三四〇·吕大防传》:“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2.乡里中掌理公共事务的人

《老残游记·第四回》:“派了八个人,东南西北,一面两匹马把住,不许一个人出去,将地保、乡约等人叫起。”


网络解释

1.乡约

乡约》是央视目前唯一一档相亲交友类大型户外访谈节目,由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肖东坡主持。节目走进地方,为主嘉宾选择三位高匹配度的众嘉宾现场说媒,通过嘉宾自我介绍、相互了解、观众出谋划策、第一轮淘汰、主嘉宾自述、三人最终选择的节目规则,最终决定嘉宾是否能够牵手。《乡约》获得“中国最具商业投资价值电视栏目”、“电视民生栏目社会影响十强”、“全国最具社会影响力栏目”、“2015两岸四地品牌栏目四小龙”、“2015影响中国传媒十大品牌栏目”等称号。

2014年1月改版以来,实现收视率连续八个季度持续攀升,比改版初期提高了200%,在业内十分罕见。节目每周六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21:17分播出,周日13:22分重播,节目时长50分钟。

2016年12月, V地标(2016)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榜单中被评为 年度优秀三农节目。

2.乡约 (汉语词语)

【释义】:

(1)指在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

《宋史·吕大防传》:“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2)指奉官命在乡里中管事的人。

《儒林外史》第六回:“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乡约造句

  • 1、安清匪会中人视为逋逃之薮,时出行动,聚党日众,挟嫌逞凶,…架杀营兵、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 2、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 3、将“乡约”等同于“乡规民约”的研究方法既违背了历史事实,也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现象。
  • 4、后来长大了,了解了历史上麻乡约的往事,才明白,在邮政局出现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麻乡约建立的民信局充当着邮政局的角色,服务居民行贾。
  • 5、讲性命之学,于海春书院宣讲乡约
  • 6、致仕归乡,率族人建义仓、立乡约
  • 7、其教化方式主要有三种:教育、告谕、乡约
  • 8、具体包括: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孤弱、诬枉和贫乏七项,乡约中人据事情缓急,由本人、近者及知情者,告主事或同约,给予救助。
  • 9、是他闹交农,是他制定乡约也是他专横的包办子女的婚姻,当众行刑孝文和小娥。
  • 10、乡约湿地,邂逅荷花。
  • 11、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 12、和今天的快递包裹一样,麻乡约特别注意包装捆扎,不仅防水防潮,而且特别注意包装易碎物品,捆紧扎牢后还要盖骑缝章以防货物脱落。
  • 13、居乡创义学,宣讲乡约
  • 14、安清匪会中人视为逋逃之薮,时出行动,聚党日众,挟嫌逞凶,架杀营兵、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 15、中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乡约乡约中有一个要明令严惩,那就是通奸。
  • 16、将乡约等同于乡规民约的研究方法既违背了历史事实,也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现象。
  • 17、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
  • 18、乡约,一个可爱的约会。
  • 19、乡约游仙,亲近自然。
  • 20、白鹿原,是一个处于巨大变革中的民族的秘史,在这片土地上有乡约和朱先生千年的智慧,也有用枣折磨女人壮阳的愚蠢,政治与战争带来的丑恶和杀戮。
乡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