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使令
shǐlìng

使令



词语解释

使令[ shǐ lìng ]

1.使唤

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

order about;

2.供使唤的人

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言常兢兢。——韩愈《永贞行》

servant;


引证解释

1.差遣,使唤

《孟子·梁惠王上》:“便嬖不足使令於前与?”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神君声诺道:‘真君遣何方使令?’”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次日,王都尉自来问宋江,求要铁叫子乐和,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

清 唐甄 《潜书·去奴》:“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已过望矣。”

2.亦作“使伶”。供使唤的人。泛指奴婢仆从

《汉书·外戚传上》:“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絝,多其带。”

颜师古 注:“使令,所使之人也。”

唐 韩愈 《永贞行》:“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一旦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使》:“廝役,谓之使伶。”


国语辞典

1.使唤、差遣

《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臧岐一向在贵州做长随,贵州的山僻小路他都认得,其人颇可以供使令。”

役使 差遣

2.仆人、随从

《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昭上官皇后传》:“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官莫有进者。”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网络解释

1.使令

使令是一个古代名词,

拼音:shǐ lìng

释义:有差遣,使唤,供使唤的人得意思。


英语翻译 order about; servant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使令造句

  • 1、“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 2、早在洪武2年定内侍官制时,明太祖下诏规定太监不可过百人,专职供洒扫、给使令而已,不可引为耳目心腹。
  • 3、彼昊天小儿,趋向在羲皇之上,以天地万物为刍狗,以形骸容色为土苴,七情六欲听其使令,一颦一笑是其变态,做出来惊天动地,收回去敛迹藏踪。
  • 4、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
  • 5、从常任职役说,宦官是宫廷中专供使令的近侍小臣或仆役,其职役相当复杂琐碎,因而这类称谓也最多。
  • 6、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 7、“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 8、根据藤田茂口供,1945年5月“作战朞间,使令防疫给水班使用霍乱菌,实施了细菌战”。
  • 9、成吉思汗知道后遣使令木华黎,使“存济无令欺辱”,并问候“小长老好”,于是天下皆以“小长老”称海云。
  • 10、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11、这差使令人厌倦。
  • 12、秘祝休巫觋,安眠放使令
  • 13、云何要人奉事听候使令
  • 14、中贵外戚便嬖使令倡优伶官之徒、有未能无非时赏赐者。
  • 15、责之后,呼唤使令辞色必如其常,以释其怨,或狠戾狡猾之徒,察其全不堪用,早宜遣去之,慎勿因循久留,致生他衅。
  • 16、不知不觉中,雨过天晴,却没有出现盼望已久的彩虹。下一站,即使并不精彩,即使令人失望,但决不再让女孩绝望。她懂得,逆风的方向,也许更适合飞翔。
  • 17、十羊九牧: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18、“为了预防遭受八路军所埋设的地雷之害,则称谓领路,使十几名人民先行的事实是使令实地趟地雷了”。
  • 19、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 20、据中新社消息,中国国家档案局4日公布了日本战犯藤田茂的侵华罪行自供,其中他承认“作战朞间,使令防疫给水班使用霍乱菌,实施了细菌战”。
使令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