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词典 科举

科举


拼音 kē jǔ

简拼 KJ
五笔 TUIW

词语解释

科举[ kē jǔ ]

1.指中国从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考试制度

imper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1.封建时代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

2.隋 唐 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

《宋史·选举志二》:“自神宗朝程顥、程颐以道学倡于洛,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颐説。”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理宗皇帝晏驾,奏停是年科举。”

《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三四日,严大老官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国语辞典

1.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余,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废止


英语翻译 imperial examination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科举造句

  • 1、光前裕后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
  • 2、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许多人都幻想以十年寒窗之苦,换取功名利禄。
  • 3、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 4、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 5、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 6、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 7、顾、黄、王坚持游击战,打了十几年,九死一生,还可坚持,康熙一开科举,还颁布特殊政策,对这些前朝义士开“博学鸿儒”科,免考入仕,黄宗羲就难办了。
  • 8、有一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发榜之后,孙山榜上有名,但是排在最后一位。
  • 9、科举制度对整个唐代的士林心态、风俗习尚以及文学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唐人出处进退的人生选择以及人生哲学的架构意义更为重大。
  • 10、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
  • 11、当年,陈世美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之后,抛妻别子,另结新欢。
  • 12、对于卢象升的科举地位来说,范文程的档次太低,若是强行攀交,反而不好,不如就当作道义之交。
  • 13、第一个,自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眉州眉山人,科举进士,以诗、书、画名标青史的大文豪,几度宦海沉浮,仍旧保持着豪迈洒脱的风度。
  • 14、“桃李门墙开遍了,东风何时到梅花?”显然,他是想得到老师的一些鼓励,继续在科举中奋争。
  • 15、而陈、吕后来皆悔其少作,体现了永嘉事功之学与科举虚文的深刻矛盾。
  • 16、我们家也是从江西出来的,陶渊明是晋朝时候人,那时候还没有科举,高门大户垄断了官职,还定下了九品中正制,把天下的家族分为九品。
  • 17、众所周知,大明朝是科举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入仕金榜题名才是人生之正途。
  • 18、陈希亮不像苏洵一样年少荒嬉,他是个严以律己之人,自幼刻苦用功,但命运作弄,科举之路十分的不顺遂。
  • 19、唐人在入仕前、为官中、致仕后皆与自己的别墅息息相关,是他们读书科举、自娱游乐、修道习禅和疗养归宿的地方。
  • 20、进士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举业的终点,又是仕途的起点。
科举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