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员紧缺的成语

形容人员紧缺的成语


1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2老气横秋 [ lǎo qì héng qiū ]

解释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3三三两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解释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4凤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释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5初出茅庐 [ chū chū máo lú ]

解释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6四平八稳 [ sì píng bā wěn ]

解释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7幸灾乐祸 [ xìng zāi lè huò ]

解释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幸:高兴;乐:欢喜。

出处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

8惨淡经营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解释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出处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9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解释 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10门可罗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释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1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解释 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12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解释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13一星半点 [ yī xīng bàn diǎn ]

解释 形容极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14不可多得 [ bù kě duō dé ]

解释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出处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15冷冷清清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

解释 死气沉沉,冷落、凄凉、寂寞。

出处 元·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

16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17安于现状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解释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出处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18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19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20微乎其微 [ wēi hū qí wēi ]

解释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出处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21杞人忧天 [ qǐ rén yōu tiān ]

解释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2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解释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尔雅:文雅。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23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24目光短浅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释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25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 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人烟:住户。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 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26远见卓识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释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27沧海一粟 [ cāng hǎi yī sù ]

解释 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8万人空巷 [ wàn rén kōng xiàng ]

解释 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出处 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29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解释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30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31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32地广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释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33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34川流不息 [ chuān liú bù xī ]

解释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35无所作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释 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36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7萎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38不识好歹 [ bù shí hǎo dǎi ]

解释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39不辨菽麦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释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40车水马龙 [ chē shuǐ mǎ lóng ]

解释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41人山人海 [ rén shān rén hǎi ]

解释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出处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42四体不勤 [ sì tǐ bù qín ]

解释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3寥若晨星 [ liáo ruò chén xīng ]

解释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出处 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44空话连篇 [ kōng huà lián piān ]

解释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45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解释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46自高自大 [ zì gāo zì dà ]

解释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47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48与世沉浮 [ yú shì chén fú ]

解释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49历历可数 [ lì lì kě shǔ ]

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出处 《旧五代史 明宗纪十》:“濮州进重修河堤图,沿河地名,历历可数。”

50寥寥可数 [ liáo liáo kě shǔ ]

解释 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出处 清·方苞《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优恤庶官,远过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节效忠者,寥寥可数。”

51寻章摘句 [ xún zhāng zhāi jù ]

解释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52少年老成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

解释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

出处 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53所剩无几 [ suǒ shèng wú jǐ ]

解释 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54暮气沉沉 [ mù qì chén chén ]

解释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生气勃勃,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

55渺无人烟 [ miǎo wú rén yān ]

解释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56目光如豆 [ mù guāng rú dòu ]

解释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出处 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57粗俗之辈 [ cū sú zhī bèi ]

解释 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58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59缺心眼儿 [ quē xīn yǎn ér ]

解释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出处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60茫无端绪 [ máng wú duān xù ]

解释 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无识者,研问邻里,茫无端绪。”

61附庸风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

解释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

出处 清 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62少吃缺穿 [ shǎo chī quē chuān ]

解释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因此一个人养活一个人,年年还是少吃缺穿。”

63平平常常 [ 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 ]

解释 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可是数十年来也不过做了一个无功无过平平常常的女子。”

64普普通通 [ pǔ pǔ tōng tōng ]

解释 指平常的,一般的。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这一声,在别人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声气,不晓得什么道理,一进月英耳朵就宛如当头起个青天霹雳。”

65量小力微 [ liàng xiǎo lì wēi ]

解释 数量很少,力量微薄。

出处 鲁迅《华盖集·通讯》:“现在的各种小周刊,虽然量小力微,却是小集团或单身的短兵战,在黑暗中,时见匕首的闪光。”

66不学无识 [ bù xué wú shí ]

解释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出处 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67懦弱无能 [ nuò ruò wú néng ]

解释 懦弱:软弱无能。形容胆小怕事,缺乏才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名叫多官儿,因他懦弱无能,人都叫他‘多浑虫’。”

68葫芦依样 [ hú lú yī yàng ]

解释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69不经世故 [ bù jīng shì gù ]

解释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70不辨菽粟 [ bù biàn shū sù ]

解释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 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71兵无斗志 [ bīng wú dòu zhì ]

解释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72区区之众 [ qū qū zhī zhòng ]

解释 区区:形容少。很少的几个人。

出处 《孔丛子·论势》:“以区区之众,居二敌之间。”

73囊橐萧瑟 [ náng tuó xiāo sè ]

解释 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老夫闻知,惟恐被害,逃到外洋。无耐囊橐萧瑟,衣食甚难。”

74官样文章 [ guān yàng wén zhāng ]

解释 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现比喻徒具形式;摆摆样子;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言词或做法。

出处 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官样文章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

75客囊羞涩 [ kè náng xiū sè ]

解释 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只是一件,客囊羞涩,恐难备礼。”

76将寡兵微 [ jiàng guǎ bīng wéi ]

解释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出处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77少衣缺食 [ shǎo yī quē shí ]

解释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78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解释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出处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79摆老资格 [ bǎi lǎo zī gé ]

解释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80无头告示 [ wú tóu gào shì ]

解释 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昨日‘半梁山’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声言要同‘赛少林’厮拼。”

81春雨如油 [ chūn yǔ rú yóu ]

解释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82杳无人烟 [ yǎo wú rén yān ]

解释 谓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83瞎子摸鱼 [ xiā zǐ mō yú ]

解释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

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

84调查研究 [ diào chá yán jiū ]

解释 了解情况,考察分析。

出处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调查研究,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

85软弱无能 [ ruǎn ruò wú néng ]

解释 指衰弱无能为力。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3回:“你自己叫人家给打了,还在这里说,真是软弱无能之辈。”

86随波漂流 [ suí bō piāo liú ]

解释 随:跟从。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

87温良恭俭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88蹈袭前人 [ dǎo xí qián rén ]

解释 蹈袭:因袭,沿用。因袭前人,缺乏创新。

出处 《宋史 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89随俗浮沉 [ suí sú fú chén ]

解释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90凡夫肉眼 [ fán fū ròu yǎn ]

解释 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出处 《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91头痛治头 [ tóu tòng zhì tóu ]

解释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出处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92枯燥乏味 [ kū zào fá wèi ]

解释 枯燥:单调无趣。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他们还能说点什么。”

93仁柔寡断 [ rén róu guǎ duàn ]

解释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出处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94冷血动物 [ lěng xuè dòng wù ]

解释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出处 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95囊橐萧然 [ náng tuó xiāo rán ]

解释 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出处 《重修扬州府志》第48卷:“以疾归,囊橐萧然,图书数卷而已。”

96多言多语 [ duō yán duō yǔ ]

解释 谓不该说而说。

出处 《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97尔雅温文 [ ěr yǎ wēn wén ]

解释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98杞人之忧 [ qǐ rén zhī yōu ]

解释 同“杞人忧天”。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7回:“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杞人之忧。”

99杞国之忧 [ qǐ guó zhī yōu ]

解释 同“杞人忧天”。

出处 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