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解释道理的成语

形容解释道理的成语


1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解释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2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解释 说的话有道理。

出处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3辞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4盗亦有道 [ dào yì yǒu dào ]

解释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出处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5颠扑不磨 [ diān pū bù mó ]

解释 见“颠扑不破”。

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信,试看将来不远的,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颠扑不磨的定论。”

6不言而谕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出处 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7攧扑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释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8词严义密 [ cí yán yì mì ]

解释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出处 《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9不伦不类 [ bù lún bù lèi ]

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10名正言顺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解释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1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2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释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3显而易见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14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释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15微言大义 [ wēi yán dà yì ]

解释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出处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16荒诞无稽 [ huāng dàn wú jī ]

解释 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稽;考查。指荒唐错误没法考查。

出处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17良药苦口 [ liáng yào kǔ kǒu ]

解释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18穿凿附会 [ chuān záo fù huì ]

解释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19入情入理 [ rù qíng rù lǐ ]

解释 形容合乎情况和道理。入:合乎。

出处 明 张岱《陶庵梦忆 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20顿开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21不识大体 [ bú shí dà tǐ ]

解释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出处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22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23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解释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24颠扑不破 [ diān pū bù pò ]

解释 颠:跌倒;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形容理论、学说等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25金玉良言 [ jīn yù liáng yán ]

解释 金、玉:比喻十分珍贵。良言:好话。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26人情世故 [ rén qíng shì gù ]

解释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出处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27文以载道 [ wén yǐ zài dào ]

解释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出处 宋 周敦颐《通书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28不经之谈 [ bù jīng zhī tán ]

解释 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

出处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29不近道理 [ bù jìn dào lǐ ]

解释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出处 《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30阐幽明微 [ chǎn yōu míng wēi ]

解释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31词严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出处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32妙言要道 [ miào yán yào dào ]

解释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33义正词严 [ yì zhèng cí yán ]

解释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34断无此理 [ duàn wú cǐ lǐ ]

解释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35持之有故 [ chí zhī yǒu gù ]

解释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出处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36洞彻事理 [ dòng chè shì lǐ ]

解释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37不知大体 [ bù zhī dà tǐ ]

解释 知:知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出处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38附会穿凿 [ fù huì chuān záo ]

解释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39贯通融会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解释 犹言融会贯通。

出处 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40要言妙道 [ yào yán miào dào ]

解释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处 汉 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41通幽洞微 [ tōng yōu dòng wēi ]

解释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42阐幽探赜 [ chǎn yōu tàn zé ]

解释 阐;阐明;赜:幽深莫测。阐明和探究深奥精微的道理。

出处 明·唐顺之《吴儒人挽诗》序:“岂史主于纪大而略小,诗主于阐幽探赜,其为教一而其为体则异耶。”

43孔孟之道 [ kǒng mèng zhī dào ]

解释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44孕大含深 [ yùn dà hán shēn ]

解释 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出处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45辞巧理拙 [ cí qiǎo lǐ zhuō ]

解释 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46传道受业 [ chuán dào shòu yè ]

解释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7词言义正 [ cí yán yì zhèng ]

解释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48义正辞约 [ yì zhèng cí yuē ]

解释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49理正词直 [ lǐ zhèng cí zhí ]

解释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出处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50二缶钟惑 [ èr fǒu zhōng huò ]

解释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51道大莫容 [ dào dà mò róng ]

解释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52析精剖微 [ xī jīng pōu wēi ]

解释 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出处 清恽敬《读一》:“盖知者至广极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