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小孩说实话的成语

形容小孩说实话的成语


1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解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2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3真心实意 [ zhēn xīn shí yì ]

解释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出处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4童言无忌 [ tóng yán wú jì ]

解释 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

出处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5实话实说 [ shí huà shí shuō ]

解释 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出处 张恨水《夜深沉》第30回:“我实话实说,您两只眼睛不方便,就得早早有个儿媳妇来伺候着。”

6直言不讳 [ zhí yán bù huì ]

解释 直率地讲话;毫不隐讳(讳:忌讳;隐讳)。

出处 《晋书 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7天真烂漫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释 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出处 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8肺腑之言 [ fèi fǔ zhī yán ]

解释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出处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9牙牙学语 [ yá yá xué yǔ ]

解释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 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10支吾其词 [ zhī wú qí cí ]

解释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11缄口不言 [ jiān kǒu bù yán ]

解释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12闭口结舌 [ bì kǒu jié shé ]

解释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出处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13一举一动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释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14言之有序 [ yán zhī yǒu xù ]

解释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出处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15井然有条 [ jǐng rán yǒu tiáo ]

解释 犹言井井有条。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16不蔓不枝 [ bù màn bù zhī ]

解释 蔓:蔓延;枝:生枝节。原指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

出处 宋 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直捷了当 [ zhí jié le dāng ]

解释 同“直截了当”。

出处 鲁迅《坟·灯下漫笔》:“但措施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18气壮理直 [ qì zhuàng lǐ zhí ]

解释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出处 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19天真无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释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20夸夸而谈 [ kuā kuā ér tán ]

解释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21加油加醋 [ jiā yóu jiā cù ]

解释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处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有创作才能的人,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加油加醋说给人听。”

22做人做事 [ zuò rén zuò shì ]

解释 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事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

23不声不气 [ bù shēng bù qì ]

解释 指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24滔滔汩汩 [ tāo tāo gǔ gǔ ]

解释 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25遣言措意 [ qiǎn yán cuò yì ]

解释 同“遣辞措意”。

出处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26引喻失义 [ yǐn yù shī yì ]

解释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处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7幼稚可笑 [ yòu zhì kě xiào ]

解释 头脑简单,让人发笑。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我们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的反对准备的意见是幼稚可笑的。”

28口吐珠玑 [ kǒu tǔ zhū jī ]

解释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 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29言若悬河 [ yán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见“言类悬河”。

出处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30言简意该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 见“言简意赅”。

出处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31大辩不言 [ dà biàn bù yán ]

解释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 《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32碍口识羞 [ ài kǒu shí xiū ]

解释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33目目相觑 [ mù mù xiāng qù ]

解释 同“面面相觑”。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34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解释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35明白了当 [ míng bái liǎo dàng ]

解释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36言颠语倒 [ yán diān yǔ dǎo ]

解释 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37词不逮理 [ cí bù dài lǐ ]

解释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 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38途途是道 [ tú tú shì dào ]

解释 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 聂绀弩《女权论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39金舌弊口 [ jīn shé bì kǒu ]

解释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出处 《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40点手莋脚 [ diǎn shǒu huá jiǎo ]

解释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