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声音沙哑的成语

形容声音沙哑的成语


1余音绕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释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哑口无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3如泣如诉 [ rú qì rú sù ]

解释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泣不成声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释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5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释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6声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释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7气喘吁吁 [ qì chuǎn xū xū ]

解释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8竭尽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解释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9绕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释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10如鲠在喉 [ rú gěng zài hóu ]

解释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11气竭声嘶 [ qì jié shēng sī ]

解释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小气竭声嘶,呼而求饮。”

12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

解释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3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14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15响彻云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16声色俱厉 [ shēng sè jù lì ]

解释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出处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17大声疾呼 [ dà shēng jí hū ]

解释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出处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18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出处 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19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出处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20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解释 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21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22忠言逆耳 [ zhōng yán nì ěr ]

解释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3心平气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释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24尽心竭力 [ jìn xīn jié lì ]

解释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25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释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26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27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28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29不堪入耳 [ bù kān rù ěr ]

解释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30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31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释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32有口难言 [ yǒu kǒu nán yán ]

解释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出处 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33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34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5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释 嚎:大声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36顿口无言 [ dùn kǒu wú yán ]

解释 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3回:“骂得王庆顿口无言,插烛也似磕头求方便。”

37默默无言 [ mò mò wú yán ]

解释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出处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38怪声怪气 [ guài shēng guài qì ]

解释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出处 鲁迅《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以关老爷、林妹妹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39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40无所忌惮 [ wú suǒ jì dàn ]

解释 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出处 《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41大喊大叫 [ dà hǎn dà jiào ]

解释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59章:“吴毓鳞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

42瓮声瓮气 [ wèng shēng wèng qì ]

解释 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链子咬起来。”

43山鸣谷应 [ shān míng gǔ yìng ]

解释 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44沉声静气 [ chén shēng jìng qì ]

解释 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出处 冰心《到青龙桥去》:“他沉声静气的问:‘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45如见其人 [ rú jiàn qí rén ]

解释 像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刻画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46呢喃细语 [ ní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47鬼哭神嚎 [ guǐ kū shén háo ]

解释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出处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48轻手蹑脚 [ qīng shǒu niè jiǎo ]

解释 见“轻手软脚”。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想轻手蹑脚的过去,别叫虎姑娘看见。”

49骨鲠之臣 [ gǔ gěng zhī chén ]

解释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50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51气竭声澌 [ qì jié shēng sī ]

解释 见“气竭声嘶”。

出处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52沉郁顿挫 [ chén yù dùn cuò ]

解释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出处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53送暖偷寒 [ sòng nuǎn tōu hán ]

解释 见“送暖偷寒”。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54食骨在喉 [ shí gǔ zài hóu ]

解释 喉:喉咙。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比喻心里有话,非说出来不可。

出处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

55洋洋盈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 ]

解释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 《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