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谨小慎微的意思
jǐnxiǎoshènwēi

谨小慎微



成语拼音 jǐn xiǎo shèn wēi

成语注音 ㄐ一ㄣˇ ㄒ一ㄠˇ ㄕㄣˋ ㄨㄟ

成语简拼 JXSW

成语五笔 YINT

成语解释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
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成语出处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成语正音 “慎”,不能读作“zhēn”。

成语辨形 “微”,不能写作“徽”;“慎”,不能写作“缜”。

成语辨析 (一)谨小慎微和“小心翼翼”;
都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但谨小慎微是指一种态度;
有时也指作风和性格;
虽然也有“十分小心;
一点也不敢疏忽”的意思;
但多指对细小事情过分小心;
“小心翼翼”着重表现一种情态;
一般形容“十分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的动作、行动。
(二)谨小慎微和“小心谨慎”;
都形容“十分小心;不敢疏忽”。
有时可通用。
但谨小慎微多指细小的事情过分小心;
畏首畏尾;
常用作贬义;“小心谨慎”多用于形容认真、仔细、不马虎的态度。

成语繁体 謹小慎微

近义成语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胆小如鼠谨言慎行一笔不苟敬小慎微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战战兢兢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一步坐不垂堂

反义成语 粗心大意胆大妄为粗枝大叶马不停蹄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优哉游哉轻举妄动随心所欲不拘小节丢三落四不拘细节海阔天空不拘细行恣意妄为大刀阔斧落拓不羁言多必失玩世不恭不矜细行、 敢想敢为、 愣头愣脑跌宕不羁口出狂言敢想敢干

感情色彩 谨小慎微是贬义词。

成语用法 联合式;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其生平无不谨小慎微,事事得其所处。(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很严肃的说话形容细致严谨形容保密工作形容心思缜密形容记性很差形容人细致形容细致认真形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形容每一步都很小心形容男人软弱


英语翻译 meticulous to a tault

德语翻译 ǎngstlich und übervorsichtig

俄语翻译 осторожничать(чрезмерно осторожный)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谨小慎微造句

  • 1、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对别人的话总是半信半疑,总要反复询问,让别人很讨厌。
  • 2、老张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是决不敢下海的。
  • 3、赵明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一点魄力都没有。
  • 4、谨小慎微随着自己的财产的增多而滋长。
  • 5、反而是一些初出茅芦,不谙官场世事者,谨小慎微,进退失据,容易在测谎题前出洋相。
  • 6、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
  • 7、一千个满怀信心和信心的人,要比一百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人强得多。
  • 8、谨小慎微三人成虎心为形役新亭对泣。
  • 9、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能及时觉察并纠正就好。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
  • 10、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
  • 11、坐不垂堂的近义词有谨小慎微、坐戒垂堂。
  • 12、友人问我,北京的交通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是不是"爆堵"?我回答:"要是五年前,这一个词就可以形容了,现在可概括不了啦。"友人问该当如何形容?我答曰:"危机四伏、风声鹤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命悬一线、岌岌可危、险象环生、生死攸关、如箭在弦、朝不保夕、濒临绝境、谨小慎微、当心小命!"。
  • 13、防微杜渐,谨小慎微,这是李旭的一贯作风。
  • 14、那孔勿己虽然是四朝老臣,在朝中虽然谨小慎微,无所作为,只知道曲意迎奉,可是在朝下,却鱼肉乡里,欺压百姓,民声也不太好。
  • 15、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能及时觉察并纠正最好。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怀特黑德这点说得好:“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 16、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 17、至于我,是向自然学习,是只爱真理的,哪怕只是真理的一个影子,也使我感到欢欣鼓舞,胜过一切给人带来荣华富贵的谬误。我宁愿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着我短绌的天资到处碰壁,也不肯在黑暗中凭着谨小慎微使自己得救或者发财。
  • 18、我宁愿在光天化日之下凭着我短绌的天资到处碰壁,也不肯在黑暗中凭着谨小慎微使自己得救或者发财。
  • 19、谨小慎微随着自己的财产的增多而。约翰逊
  • 20、我们不要清规戒律,不要束手束脚,不要谨小慎微
谨小慎微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