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想象很美好的成语

形容想象很美好的成语


1痴人说梦 [ chī rén shuō mèng ]

解释 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

出处 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2画饼充饥 [ huà bǐng chōng jī ]

解释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3痴心妄想 [ chī xīn wàng xiǎng ]

解释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4空中楼阁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释 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出处 唐 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5胡思乱想 [ hú sī luàn xiǎng ]

解释 胡:乱;随意。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6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解释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出处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7胡言乱语 [ hú yán luàn yǔ ]

解释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8浮想联翩 [ fú xiǎng lián piān ]

解释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出处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9黄粱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解释 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出处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10匪夷所思 [ fěi yí suǒ sī ]

解释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出处 《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11翻空出奇 [ fān kōng chū qí ]

解释 形容诗文、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独特的想象取胜。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12无稽之谈 [ wú jī zhī tán ]

解释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 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13偷偷摸摸 [ tōu tōu mō mō ]

解释 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14滥竽充数 [ làn yú chōng shù ]

解释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5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17轻而易举 [ qīng ér yì jǔ ]

解释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18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19白日做梦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释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20虚无缥缈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

出处 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21天马行空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解释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出处 明 刘子钟《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22信以为真 [ xìn yǐ wéi zhēn ]

解释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23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解释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出处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4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释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25可想而知 [ kě xiǎng ér zhī ]

解释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26鬼鬼祟祟 [ guǐ guǐ suì suì ]

解释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27不堪设想 [ bù kān shè xiǎng ]

解释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28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释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29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解释 非:出于佛经;指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30非分之想 [ fēi fèn zhī xiǎng ]

解释 分;本分。超出本分的想法;不安分的念头。指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奢望。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命运》:“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31空洞无物 [ kōng dòng wú wù ]

解释 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32黄粱一梦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

解释 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33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解释 异:奇异、奇特;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34乘兴而来 [ chéng xīng ér lái ]

解释 兴冲冲地来到。

出处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35梦寐以求 [ mèng mèi yǐ qiú ]

解释 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6梦幻泡影 [ mèng huàn pào yǐng ]

解释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出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7白日作梦 [ bái rì zuò mèng ]

解释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出处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38离奇古怪 [ lí qí gǔ guài ]

解释 十分奇特少见

出处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39败兴而归 [ bài xìng ér guī ]

解释 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也作“败兴而返”。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40镜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解释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

出处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41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42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解释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43昼思夜想 [ zhòu sī yè xiǎng ]

解释 日夜想念。形容思念极深。昼:白天。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2章:“你听见这个保准不再昼思夜想了!”

44天方夜谭 [ tiān fāng yè tán ]

解释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咬文嚼字、天方夜谭、理想主义。”

45好梦难成 [ hǎo mèng nán chéng ]

解释 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

出处 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6九五之尊 [ jiǔ wǔ zhī zūn ]

解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出处 《周易 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47忽隐忽现 [ hū yǐn hū xiàn ]

解释 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48许许多多 [ xǔ xǔ duō duō ]

解释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出处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49水月镜像 [ shuǐ yuè jìng xiàng ]

解释 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出处 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50好梦不长 [ hǎo mèng bù cháng ]

解释 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

出处 元·无名氏《云窗梦》:“薄设设衾寒枕冷,愁易感好梦难成。千愁万恨断肠人,怎当那半夜三更莫秋景。”

51浮生若梦 [ fú shēng ruò mèng ]

解释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 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52过屠大嚼 [ guò tú dà jiáo ]

解释 见“过屠门而大嚼”。

出处 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然则居东南而谭富强,其犹过屠大嚼。”

53魂颠梦倒 [ hún diān mèng dǎo ]

解释 犹言神魂颠倒。

出处 明·冯梦龙《锦堂月·金阊纪遇》套曲:“魂颠梦倒神未定,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

54充饥画饼 [ chōng jī huà bǐng ]

解释 画个饼子来解饿。比喻虚有其名而无补于实际。也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 元 宋方壶《醉花阴 雪浪银涛套 古水仙子曲》:“当初指雁为羹,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55捕风系影 [ bǔ fēng xì yǐng ]

解释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出处 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56胡思乱量 [ hú sī luàn liàng ]

解释 犹胡思乱想。

出处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57诞幻不经 [ dàn huàn bù jīng ]

解释 怪诞虚幻,不合常理。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班史《艺文》所志,大抵春秋、战国之作。夏商以前,仅数十种,率皆诞幻不经,当时具悉其伪。”

58虚无缥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虚无:虚幻不实。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

出处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渺似的。”

59红尘客梦 [ hóng chén kè mèng ]

解释 红尘:佛家指人世间。比喻尘世虚幻。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遥望见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红尘客梦全消。”

60黄梁一梦 [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

解释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61黄梁美梦 [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

解释 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62指雁为羹 [ zhǐ yàn wéi gēng ]

解释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 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63过屠门而大嚼 [ 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

解释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出处 汉 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