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会消失的成语

形容不会消失的成语


1不可磨灭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释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2机不可失 [ jī bù kě shī ]

解释 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

出处 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死灰复燃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释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4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释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5不翼而飞 [ bù yì ér fēi ]

解释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出处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6神出鬼没 [ shén chū guǐ mò ]

解释 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7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8分秒必争 [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解释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

出处 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9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10无影无踪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释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 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11干干净净 [ gān gān jìng jìng ]

解释 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12遗臭万年 [ yí chòu wàn nián ]

解释 臭:比喻恶名声;万年:指时间很长久。人死了;可是臭名却永远流传下去;遭人唾骂。

出处 《宋史 林勋等传赞》:“若乃程珌之窃取富贵,梁本大李知孝甘为史欧远鹰犬,遗臭万年者也。”

13接连不断 [ jiē l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续不间断。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14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释 空空:同“悾悾”;虚心的样子;如:文言虚词;表示“……的样子”。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5出没无常 [ chū mò wú cháng ]

解释 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出处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16无所事事 [ wú suǒ shì shì ]

解释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 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17流芳百世 [ liú fāng bǎi shì ]

解释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18隐姓埋名 [ yǐn xìng mái míng ]

解释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出处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19可乘之机 [ kě chéng zhī jī ]

解释 乘:凭借;利用;机:机会。可以利用的机会。

出处 《晋书 吕篡传》:“宜缮甲养锐,劝课农殖,待可乘之机,然后一举荡灭。”

20一笔勾销 [ yī bǐ gōu xiāo ]

解释 勾销:取消;抹掉。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一概不计较。

出处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21昙花一现 [ tán huā yī xiàn ]

解释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22永垂不朽 [ yǒng chuí bù xiǔ ]

解释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出处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23灰飞烟灭 [ huī fēi yān miè ]

解释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4烟消云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出处 元 张养浩《天净沙》曲:“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25电光石火 [ diàn guāng shí huǒ ]

解释 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26石沉大海 [ shí chén dà hǎi ]

解释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27稍纵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解释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28荡然无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释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出处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29天长地久 [ tiān cháng dì jiǔ ]

解释 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0时不我待 [ shí bù wǒ dài ]

解释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出处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31兔起鹘落 [ tù qǐ gǔ luò ]

解释 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32千秋万代 [ qiān qiū wàn dài ]

解释 千秋:千年。一千年;一万代。世世代代;指很多很多的年代。

出处 唐 刘长卿《哭陈歙州》:“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33化为乌有 [ huà wéi wū yǒu ]

解释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34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释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35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解释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36万古长青 [ wàn gǔ cháng qīng ]

解释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37九霄云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解释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出处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38杳如黄鹤 [ yǎo rú huáng hè ]

解释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处 唐 崔灏《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9错过时机 [ cuò guò shí jī ]

解释 丧失机会。

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错过机会!”

40云消雾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释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出处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41流落他乡 [ liú luò tā xiāng ]

解释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42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解释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出处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43永不磨灭 [ yǒng bù mó miè ]

解释 永远不会消灭。常指光辉事迹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出处 郭沫若《创造者》:“你们是永不磨灭的太阳,永远高照着时间的大海。”

44下落不明 [ xià luò bù míng ]

解释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出处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45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46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解释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47泥牛入海 [ ní niú rù hǎi ]

解释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48危如朝露 [ wēi rú zhāo lù ]

解释 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

49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释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50火上弄冰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

解释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51匿影藏形 [ nì yǐng cáng xíng ]

解释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52杳无音讯 [ yǎo wú yīn xùn ]

解释 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3过眼烟云 [ guò yǎn yān yún ]

解释 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

54铲迹销声 [ chǎn jì xiāo shēng ]

解释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出处 《晋书·儒林传论》:“若仲宁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行齐之居室屡空,栖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

55身外之物 [ shēn wài zhī wù ]

解释 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等。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

56万古千秋 [ wàn gǔ qiān qiū ]

解释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出处 唐 周朴《望中怀古》:“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

57万代千秋 [ wàn dài qiān qiū ]

解释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亦作“万古千秋”、“万载千秋”。

出处 晋·无名氏《平西将军周处碑》:“书方易折,家揭难留,镌兹幽在,万代千秋。”

58风吹云散 [ fēng chuí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

出处 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59烟云过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释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60废然而返 [ fèi rán ér fǎn ]

解释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

出处 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61永志不忘 [ yǒng zhì bù wàng ]

解释 永远记住,不遗忘。

出处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62销声敛迹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释 犹言销声匿迹。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

63瓦解冰消 [ wǎ jiě bīng xiāo ]

解释 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8回:“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64声销迹灭 [ shēng xiāo jì miè ]

解释 销:通“消”,消失。不公开露面与说话。指隐藏形迹。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65尧天舜日 [ yáo tiān shùn rì ]

解释 比喻太平盛世。

出处 南朝·梁·沈约《四时白纻歌》:“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

66冰销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67日不我与 [ rì bù wǒ yǔ ]

解释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68荡然无遗 [ dàng rán wú yí ]

解释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出处 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69荡然无余 [ dàng rán wú yú ]

解释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逐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烬,湘囊綖柣,荡然无余。”

70冰消雾散 [ bīng xiāo wù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71杳无踪迹 [ yǎo wú zōng jì ]

解释 见“杳无踪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72冰消雪释 [ bīng xiāo xuě shì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73冰消冻解 [ bīng xiāo dòng jiě ]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74冰消云散 [ bīng xiāo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75瓦解冰销 [ wǎ jiě bīng xiāo ]

解释 见“瓦解冰泮”。

出处 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瓦解冰销真可耻,凝艳妖芳安是恃。”

76烟消雾散 [ yān xiāo wù sàn ]

解释 同“烟消云散”。

出处 巴金《海的梦》后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觉得畅快。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

77祸绝福连 [ huò jué fú lián ]

解释 指灾祸消失,好运接连不断。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四十二卷:“万神即时倒,合会琼羽门。使令散祸,祸绝福连。上寝玉堂,世受名仙。”

78藏形匿影 [ cáng xíng nì yǐng ]

解释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79冰解云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80鸿飞冥冥 [ hóng fēi míng míng ]

解释 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明》:“治则见,乱则隐。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81少纵即逝 [ shǎo zòng jí shì ]

解释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82冰销叶散 [ bīng xiāo yè sàn ]

解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处 《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83岁不我与 [ suì bù wǒ yǔ ]

解释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84冰散瓦解 [ bīng sàn wǎ jiě ]

解释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85虹销雨霁 [ hóng xiāo yǔ jì ]

解释 虹:彩虹;销:同“消”,消失;霁:本指雨止,也引申为天气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6相失交臂 [ xiāng shī jiāo bì ]

解释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

出处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87方生方死 [ fāng shēng fāng sǐ ]

解释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88黯晦消沉 [ àn huì xiāo chén ]

解释 指湮没消失。

出处 蒋智由《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