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心中有数的成语

形容心中有数的成语


1心中有数 [ xīn zhōng yǒu shù ]

解释 比喻了解实际情况;心里有底。

出处 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2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3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解释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显而易见 [ xiǎn ér yì jiàn ]

解释 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出处 宋 王安石《洪范传》:“在我者,其得失微而难知,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且可以为戒也。”

5知己知彼 [ zhī jǐ zhī bǐ ]

解释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6稳操胜券 [ wěn cāo shèng quàn ]

解释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7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8了然于胸 [ liǎo rán yú xiōng ]

解释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处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9勾心斗角 [ gōu xīn dòu jiǎo ]

解释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0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11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12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释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3稳扎稳打 [ wěn zhā wěn dǎ ]

解释 稳稳当当;有把握地作战。也比喻有把握、有步骤地工作。

出处 清 刘坤一《书牍》:“现在郑军既已到齐,仍须稳扎稳打,不可轻进求速。”

14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15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解释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出处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16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7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解释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处 《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18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9有条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释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

出处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20面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释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出处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21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2不动声色 [ bù dòng shēng sè ]

解释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出处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23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解释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24心照不宣 [ xīn zhào bù xuān ]

解释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照:明白;宣:宣扬;公开说明。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5万无一失 [ wàn wú yī shī ]

解释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出处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26心中无数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释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出处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27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28镇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释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出处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29瓮中捉鳖 [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

解释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30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释 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31泰然处之 [ tài rán chǔ zhī ]

解释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出处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32成竹在胸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33十拿九稳 [ shí ná jiǔ wěn ]

解释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34处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释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35行若无事 [ xíng ruò wú shì ]

解释 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若:好像。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万太尊说罢,行若无事。”

36心里有底 [ xīn lǐ yǒu dǐ ]

解释 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37洞察一切 [ dòng chá yī qiè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38从容自若 [ cóng róng zì ruò ]

解释 沉着镇静,神态自若。

出处 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39神色自若 [ shén sè zì ruò ]

解释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40百无一失 [ bǎi wú yī shī ]

解释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

出处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41稳操胜算 [ wěn cāo shèng suàn ]

解释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处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42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解释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出处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43计日程功 [ jì rì chéng gōng ]

解释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出处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44坦然自若 [ tǎn rán zì ruò ]

解释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45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释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46稳操左券 [ wén cāo zuǒ quàn ]

解释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挌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47料敌若神 [ liào dí ruò shén ]

解释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48料敌如神 [ liào dí rú shén ]

解释 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 《旧唐书 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49百不失一 [ bǎi bù shī yī ]

解释 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50扶颠持危 [ fú diān chí wēi ]

解释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出处 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51擘两分星 [ bò liǎng fēn xīng ]

解释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52烂若披掌 [ làn ruò pī zhǎng ]

解释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53以一持万 [ yǐ yī chí wàn ]

解释 持:把握。形容抓住关键,可以控制全局。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54见可而进 [ jiàn kě ér jìn ]

解释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55不言而谕 [ bù yán ér yù ]

解释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出处 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56可操左券 [ kě cāo zuǒ quàn ]

解释 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成功有把握。

出处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57大谋不谋 [ dà móu bù móu ]

解释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出处 《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58心知其意 [ xīn zhī qí yì ]

解释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出处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