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相互攻击的成语

形容相互攻击的成语


1尔虞我诈 [ ěr yú wǒ zhà ]

解释 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勾心斗角 [ gōu xīn dòu jiǎo ]

解释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 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争先恐后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解释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4棋逢对手 [ qí féng duì shǒu ]

解释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出处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5党同伐异 [ dǎng tóng fá yì ]

解释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6针锋相对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7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8不攻自破 [ bù gōng zì pò ]

解释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出处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9短兵相接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

解释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10明争暗斗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解释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11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12鹿死谁手 [ lù sǐ shuí shǒu ]

解释 鹿:猎取的对象。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

出处 《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13反戈一击 [ fǎn gē yī jī ]

解释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14冤家路窄 [ yuān jiā lù zhǎi ]

解释 冤家:仇人。仇人在狭路上相遇;来不及回避。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15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16龙争虎斗 [ lóng zhēng hǔ dòu ]

解释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17据理力争 [ jù lǐ lì zhēng ]

解释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18刀光剑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释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出处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19寸土必争 [ cùn tǔ bì zhēng ]

解释 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出处 《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20决一雌雄 [ jué yī cí xióng ]

解释 雌雄:雌性和雄性;比喻胜负、高低。进行较量;分出胜负或高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一雌雄。”

21狭路相逢 [ xiá lù xiāng féng ]

解释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出处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22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23孙庞斗智 [ sūn páng dòu zhì ]

解释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出处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24鹬蚌相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25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解释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26大张挞伐 [ dà zhāng tà fá ]

解释 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9回:“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27你死我活 [ nǐ sǐ wǒ huó ]

解释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28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解释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29物竞天择 [ wù jìng tiān zé ]

解释 达尔文进化论。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

出处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

30各显神通 [ gè xiǎn shén tōng ]

解释 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31站不住脚 [ zhàn bù zhù jiǎo ]

解释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32两虎相争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

解释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33你夺我争 [ nǐ duó wǒ zhēng ]

解释 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东扯西拽,你夺我争,纷纷乱嚷。”

34恶语中伤 [ è yǔ zhòng shāng ]

解释 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35虎斗龙争 [ hǔ dòu lóng zhēng ]

解释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出处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36四郊多垒 [ sì jiāo duō lěi ]

解释 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37并驱争先 [ bìng qū zhēng xiān ]

解释 指竞争高下。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38妇姑勃溪 [ fù gū bó xī ]

解释 勃溪:争斗;吵架。儿媳和婆婆争吵。泛指为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比喻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争吵、争斗。

出处 庄周《庄子 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39蛮触相争 [ mán chù xiāng zhēng ]

解释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40触斗蛮争 [ chù dòu mán zhēng ]

解释 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因以“触斗蛮争”喻为私利而争斗。

出处 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41表里受敌 [ biǎo lǐ shòu dí ]

解释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42蚁斗蜗争 [ yǐ dòu wō zhēng ]

解释 比喻微末的争斗。

出处 宋 刘克庄《和仲弟》之四:“蚁斗蜗争求予没,老夫身世自难裁。”

43抵瑕蹈隙 [ dǐ xiá dǎo xì ]

解释 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出处 唐·柳宗元《答问》:“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44雀鼠之争 [ què shǔ zhī zhēng ]

解释 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

出处 《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