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地名的成语

形容地名的成语


1乐不思蜀 [ lè bù sī shǔ ]

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2完璧归赵 [ wán bì guī zhào ]

解释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3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4邯郸学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出处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5杞人忧天 [ qǐ rén yōu tiān ]

解释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6阳关大道 [ yáng guān dà dào ]

解释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

出处 唐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7绿林好汉 [ lù lín hǎo hàn ]

解释 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8逼上梁山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解释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9亭台楼阁 [ tíng tái lóu gé ]

解释 泛指建造在园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赏的建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大园庭,那亭台楼阁,树林山水,却也点缀结构得幽雅不俗。”

10安如泰山 [ ān rú tài shān ]

解释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11稳如泰山 [ wěn rú tài shān ]

解释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来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12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解释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 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13虎踞龙盘 [ hǔ jù lóng pán ]

解释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出处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14青州从事 [ qīng zhōu cóng shì ]

解释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15蜀犬吠日 [ shǔ quǎn fèi rì ]

解释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出处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16十里洋场 [ shí lǐ yáng chǎng ]

解释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出处 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17吴市吹箫 [ wú shì chuī xiāo ]

解释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18桑间濮上 [ sāng jiān pú shàng ]

解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19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解释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出处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20四面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释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1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22暗度陈仓 [ àn dù chén cāng ]

解释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23名落孙山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4班门弄斧 [ bān mén nòng fǔ ]

解释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25内忧外患 [ nèi yōu wài huàn ]

解释 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26重于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解释 像泰山一样重。比喻意义很大或分量很重。泰山:我国名山;五岳之首。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7八仙过海 [ bā xiān guò hǎi ]

解释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28错落有致 [ cuò luò yǒu zhì ]

解释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处 《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29黔驴技穷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释 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0枪林弹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解释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出处 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31泾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解释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出处 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32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33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释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34四面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释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35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36富丽堂皇 [ fù lì táng huáng ]

解释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豪华美丽、雄伟壮大。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37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释 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38康庄大道 [ kāng zhuāng dà dào ]

解释 康庄:宽阔、通达的大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常用以比喻光明的前途。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39连绵不断 [ l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40博采众长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解释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41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释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42围魏救赵 [ wéi wèi jiù zhào ]

解释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43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释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妄自尊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44一叶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释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45秦晋之好 [ qín jìn zhī hǎo ]

解释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出处 元 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46直捣黄龙 [ zhí dǎo huáng lóng ]

解释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出处 元 脱脱等《宋史 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今番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47郑人买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解释 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48天南地北 [ tiān nán dì běi ]

解释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出处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49寿比南山 [ shòu bǐ nán shān ]

解释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

出处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50一马平川 [ yī mǎ píng chuān ]

解释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51庐山真面 [ lú shān zhēn miàn ]

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 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52福如东海 [ fú rú dōng hǎi ]

解释 福气象东海之水浩瀚无边;旧时祝颂用语。

出处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53轻于鸿毛 [ qīng yú hóng máo ]

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4洛阳纸贵 [ luò yáng zhǐ guì ]

解释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 《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55忠贞不渝 [ zhōng zhēn bù yú ]

解释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忠诚;贞:有操守;坚定;渝:改变。

出处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56歧路亡羊 [ qí lù wáng yáng ]

解释 亡:丢失。在岔道上跑丢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出处 《列子 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57虎落平阳 [ hǔ luò píng yáng ]

解释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58泰山压顶 [ tài shān yā dǐng ]

解释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出处 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59逐鹿中原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解释 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60兔死狗烹 [ tù sǐ gǒu pēng ]

解释 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61力大无比 [ lì dà wú bǐ ]

解释 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力大无比。”

62半壁河山 [ bàn bì hé shān ]

解释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63山南海北 [ sh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64满天星斗 [ mǎn tiān xīng dǒu ]

解释 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出处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65珠还合浦 [ zhū huán hé pǔ ]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66中原逐鹿 [ zhōng yuán zhú lù ]

解释 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67泰山压卵 [ tài shān yā luǎn ]

解释 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出处 《晋书 孙惠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68赤县神州 [ chì xiàn shén zhōu ]

解释 中国的别称。

出处 金 元好问《四哀诗 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69学步邯郸 [ xué bù hán dān ]

解释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70痛饮黄龙 [ tòng yǐn huáng lóng ]

解释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出处 《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71泰山北斗 [ tài shān běi dǒu ]

解释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72合浦珠还 [ hé pǔ zhū huán ]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73新亭对泣 [ xīn tíng duì qì ]

解释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74米珠薪桂 [ mǐ zhū xīn guì ]

解释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75南山之寿 [ nán shān zhī shòu ]

解释 南山:终南山。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76虎入羊群 [ hǔ rù yáng qún ]

解释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77南山可移 [ nán shān kě yí ]

解释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出处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78断壁残垣 [ duàn bì cán yuán ]

解释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出处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79楚界汉河 [ chǔ jiè hàn hé ]

解释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80蓝田生玉 [ lán tián shēng yù ]

解释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81终南捷径 [ zhōng nán jié jìng ]

解释 指达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终南:陕西终南山;捷径:近路。

出处 元 卢挚《蟾宫曲 咸阳怀古》:“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

82吹箫乞食 [ chuī xiāo qǐ shí ]

解释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83白山黑水 [ bái shān hēi shuǐ ]

解释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 《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84泰山鸿毛 [ tài shān hóng máo ]

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85楚才晋用 [ chǔ cái jìn yòng ]

解释 比喻用才不当。

出处 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

86易于反掌 [ yì yú fǎn zhǎng ]

解释 犹易如反掌。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87不可动摇 [ bù kě dòng yáo ]

解释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88吴头楚尾 [ wú tóu chǔ wěi ]

解释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出处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89吴下阿蒙 [ wú xià ā méng ]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90平原督邮 [ píng yuán dū yóu ]

解释 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劣酒、浊酒的隐语。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91自郐以下 [ zì kuài yǐ xià ]

解释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92淮南鸡犬 [ huái nán jī quǎn ]

解释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93巴山蜀水 [ bā shān shǔ shuǐ ]

解释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94蜀锦吴绫 [ shǔ jǐn wú líng ]

解释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微风初动,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细雨才收,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

95见兔顾犬 [ jiàn tù gù quǎn ]

解释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96齐东野语 [ qí dōng yě yǔ ]

解释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97纸贵洛阳 [ zhǐ guì luò yáng ]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98濮上桑间 [ pú shàng sāng jiān ]

解释 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濮上桑间,诗人所刺!”

99渔阳鼙鼓 [ yú yáng pí gǔ ]

解释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