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特别有眼光的成语

形容特别有眼光的成语


1了如指掌 [ liǎo rú zhǐ zhǎng ]

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2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3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释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 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4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5远见卓识 [ yuǎn jiàn zhuó shí ]

解释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出处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6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7真知灼见 [ zhēn zhī zhuó jiàn ]

解释 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8炯炯有神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 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9目光炯炯 [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

解释 炯炯:明亮的样子。眼睛明亮有神。

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寝。”

10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解释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出处 《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11明辨是非 [ míng biàn shì fēi ]

解释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 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某窃位于此,不能明辨是非,默默苟且,负抱愧耻,何可胜言。”

12别具慧眼 [ bié jù huì yǎn ]

解释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出处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13独具慧眼 [ dú jù huì yǎn ]

解释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出处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14独具只眼 [ dú jù zhī yǎn ]

解释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出处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15放眼世界 [ fàng yǎn shì jiè ]

解释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 元 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16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17登高望远 [ dēng gāo wàng yuǎn ]

解释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18洞见症结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释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19顾盼生辉 [ gù pàn shēng huī ]

解释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20高明远识 [ gāo míng yuǎn shí ]

解释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出处 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21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2一见钟情 [ yī jiàn zhōng qíng ]

解释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出处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23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24杀鸡取卵 [ shā jī qǔ luǎn ]

解释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出处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25以小见大 [ yǐ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出处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26暗送秋波 [ àn sòng qiū bō ]

解释 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眉讨好。

出处 宋 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明 冯梦龙《挂枝儿 私窥》:“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27目光短浅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解释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28竭泽而渔 [ jié zé ér yú ]

解释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29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30贪小失大 [ tā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31含情脉脉 [ hán qíng mò mò ]

解释 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出处 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32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释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出处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33局促不安 [ jú cù bù ān ]

解释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34眉清目秀 [ méi qīng mù xiù ]

解释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出处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35眼观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释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36神采飞扬 [ shén cǎi fēi yáng ]

解释 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 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37有眼无珠 [ yǒu yǎn wú zhū ]

解释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处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38百年大计 [ bǎi nián dà jì ]

解释 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出处 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39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解释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40目光如鼠 [ mù guāng rú shǔ ]

解释 形容人眼神奸滑。

出处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41不留余地 [ bù liú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42独到之处 [ dú dào zhī chù ]

解释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

出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往往独到之处,能以中锋达意,以中声赴节。”

43过目不忘 [ guò mù bù wàng ]

解释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出处 《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44铜筋铁骨 [ tóng jīn tiě gǔ ]

解释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九出:“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45雾里看花 [ wù lǐ kàn huā ]

解释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46一举一动 [ yī jǔ yī dòng ]

解释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47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释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处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48横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释 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49横眉竖眼 [ héng méi shù yǎn ]

解释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来了长安一个半月,在我面前,总看见你横眉竖眼,满脸的怨气。”

50洞察一切 [ dòng chá yī qiè ]

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51涸泽而渔 [ hé zé ér yú ]

解释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 《文子 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52深思熟虑 [ shēn sī shú lǜ ]

解释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出处 《魏书 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53深谋远虑 [ shēn móu yuǎn lǜ ]

解释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54眉来眼去 [ méi lái yǎn qù ]

解释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出处 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55秋毫之末 [ qiū háo zhī mò ]

解释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6聪明能干 [ cōng míng néng gàn ]

解释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57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58妙笔生花 [ miào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59见贤思齐 [ jiàn xián sī qí ]

解释 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0以微知著 [ yǐ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

出处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61慈眉善目 [ cí méi shàn mù ]

解释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62以观后效 [ yǐ guān hòu xiào ]

解释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63深思远虑 [ shēn sī yuǎn lǜ ]

解释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出处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64深谋远略 [ shēn móu yuǎn lüè ]

解释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65眉目传情 [ méi mù chuán qíng ]

解释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66过目成诵 [ guò mù chéng sòng ]

解释 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 《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67万里长城 [ wàn lǐ cháng chéng ]

解释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68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解释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69世世代代 [ shì shì dài dài ]

解释 泛指延续的各代。

出处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受苦人,受了世世代代的苦,几千年都在黑暗的地狱里过日子受煎熬。”

70忧深思远 [ yōu shēn sī yuǎn ]

解释 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出处 《诗经 唐风 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71慧眼独具 [ huì yǎn dú jù ]

解释 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1回:“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谓慧眼独具。”

72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73明眸善睐 [ míng móu shàn lài ]

解释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74百年之业 [ bǎi nián zhī yè ]

解释 百年的事业。指长远的事业。

出处 东汉·班固《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

75目光远大 [ mù guāng yuǎn dà ]

解释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76眉眼传情 [ méi yǎn chuán qíng ]

解释 以眉毛、眼神传送情感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77识时通变 [ shí shí tōng biàn ]

解释 见“识时达变”。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尔祖子文,为楚名臣,识时通变。”

78金刚眼睛 [ jīn gāng yǎn jīng ]

解释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79长久之计 [ cháng jiǔ zhī jì ]

解释 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

出处 《战国策 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 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长久之计。

80长算远略 [ 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

解释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 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81长虑顾后 [ cháng lǜ gù hòu ]

解释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出处 荀况《荀子 荣辱》:“彼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82随俗浮沉 [ suí sú fú chén ]

解释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83与世推移 [ yǔ shì tuī yí ]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84与时推移 [ yǔ shí tuī yí ]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唐 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85从俗浮沉 [ cóng sú fú chén ]

解释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86洞隐烛微 [ dòng yǐn zhú wēi ]

解释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出处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87深图远算 [ shēn tú yuǎn suàn ]

解释 见“深谋远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88深猷远计 [ shēn yóu yuǎn jì ]

解释 见“深谋远虑”。

出处 明·李东阳《桃溪杂稿>序》:“先生好古力践,深猷远计,发而为言者,固其所自立也。”

89深计远虑 [ shēn jì yuǎn lǜ ]

解释 犹深思远虑。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90焚林而猎 [ fén lín ér liè ]

解释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91百世之利 [ bǎi shì zhī lì ]

解释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92瞒神唬鬼 [ mán shén xià guǐ ]

解释 瞒:隐瞒实情。又欺骗又暗中捣鬼

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二本第十出:“这厮瞒神唬鬼,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93识时达变 [ shí shí dá biàn ]

解释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汉儿字圣旨》:“若蒙圣慈,特发使命,宣示德音,开其生路,彼亦识时达变之士也,宁不以数万生灵为念乎!”

94趋时奉势 [ qū shí fèng shì ]

解释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95趋时附势 [ qū shí fù shì ]

解释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 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于薄俗哉?”

96远瞩高瞻 [ yuǎn zhǔ gāo zhān ]

解释 犹言高瞻远瞩。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97远谋深算 [ yuǎn móu shēn suàn ]

解释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 叶圣陶《冥世别》:“他们这样说,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

98长虑后顾 [ cháng lǜ hòu gù ]

解释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

出处 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方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

99长计远虑 [ cháng jì yuǎn lǜ ]

解释 指长远打算。

出处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