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韬光养晦的意思
tāoguāngyǎnghuì

韬光养晦



成语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成语注音 ㄊㄠ ㄍㄨㄤ 一ㄤˇ ㄏㄨㄟˋ

成语简拼 TGYH

成语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
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成语繁体 韜光養晦

近义成语 闭门不出杜门不出韬光晦迹、 韫匵藏珠、 韬光用晦养晦韬光、 深藏不露

反义成语 锋芒毕露

感情色彩 韬光养晦是中性词。

成语用法 主谓式;
作谓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造句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更多造句>>>

使用场景 形容男人小心眼形容什么都不是形容一个人心智不成熟形容男人手形容男子身姿优美形容隐忍蓄势待发形容中华传统文化形容基础重要形容不成熟形容很低调


英语翻译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draw in one's claws)

日语翻译 才能(さいのう)を隠(かく)して外(そと)に現(あらわ)さない

相关汉字

成语组词

相关成语

韬光养晦造句

  • 1、明升暗降,正是老董所使的鸟尽弓藏手段,我看你还是退休回家,韬光养晦算了。
  • 2、我们不提倡反衣狐裘,韬光养晦,而提倡毛遂自荐,敢为天下先。
  • 3、他离开政界后,便韬光养晦,蜇伏多时,最近又有重新参政之意。
  • 4、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 5、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在春秋争霸之战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 6、他韬光养晦,雄才大略,只为了复兴越国一统天下;他侠骨柔情,纵横沙场,为了忠君报国继承兄志,别无选择。
  • 7、有人选择暂时放弃,韬光养晦,等待东山再起。
  • 8、倒霉的日子总会过去的,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坚持和忍耐,卧薪尝胆,韬光养晦
  • 9、当年那个只懂得锋芒毕露的少年经历三年自我催眠式的失忆后,已经学会了如何隐忍,不露圭角,懂得韬光养晦才是王道。
  • 10、不管是天极州、遗州还是莽荒,在经历了正魔大战后,各方势力都纷纷把提升自身修为和宗门、家族整体实力当作第一要务,韬光养晦,马放南山。
  • 11、韬光养晦下的不露锋芒,怨念憎恨里的赫赫威名。
  • 12、空有一腔报复,却只能每日寄情于山水琴曲之中,书斋墨舍,皓首穷经,真让人心有不甘、扼腕长叹呐!只怪我当时未听先生之言,韬光养晦,藏锋敛锷,才落得今日下场。
  • 13、哥哥高见,一言中的,我细思除了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别无出路了,所以管他刘高怎么欺压百姓,我也只能袖手旁观,我真是好生羞愧。
  • 14、还是韬光养晦,如袁世凯般做一个窃国大盗、抑或是抓住历史的机遇当一个艰难的改革者?百炼成钢,知耻后勇,只有以血淬剑,才能再造中华。
  • 15、明教韬光养晦恢复元气之后,张无忌重摄明教,从凉王遇刺、张宇清遇袭等,朱元璋命天师教联合段子羽等人,一时间,江湖风起云涌,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
  • 16、现在很多中国人仍然有一种“弱国心态”。具体表现就是,把自己夸大,对于别人的赞扬或者批评非常介意。而这些恰恰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中国人在遇到国际纠纷时,应该表现得冷静一些,有大志的人才能真正韬光养晦
  • 17、在外交方面,激进盲动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余痛犹存,韬光养晦的告诫言犹在耳。
  • 18、文帝杨坚在位时,以宋缺的雄材大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还得韬光养晦,潜心修隐,免招皇家猜忌。
  • 19、中国是左右互搏、韬光养晦“韬晦待时”、在家里生闷气瞎折腾、言行不一、欲做还休,混一天是一天!
  • 20、韬光养晦只是权宜之计,不是大道王道,只可适可而止,不知权变,死抱着不放,只会造成国家利益更加重大的损失,自身形象的日益贬斥。
韬光养晦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