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唱歌唱的好的成语

形容人唱歌唱的好的成语


1余音绕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释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3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4珠圆玉润 [ zhū yuán yù rùn ]

解释 像珍珠那样浑圆;像美玉那样润泽。形容皮肤、歌喉;文笔等圆润而富有光彩。润:润滑;光滑。

出处 明 汪珂玉《珊瑚网 名画题跋》:“黄鹤仙翁寄余诗画,两学贤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圆玉润,照耀后先。”

5绕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释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6余音袅袅 [ yú yīn niǎo niǎo ]

解释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7歌声绕梁 [ gē shēng rào liáng ]

解释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8莺声燕语 [ yīng shēng yàn yǔ ]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9余音缭绕 [ yú yīn liáo rào ]

解释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10含商咀徵 [ hán shāng jǔ zhēng ]

解释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出处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11遏云绕梁 [ è yún rào liáng ]

解释 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12袅袅余音 [ niǎo niǎo yú yīn ]

解释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出处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13林籁泉韵 [ lín lài quán yùn ]

解释 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14宛转悠扬 [ wǎn zhuǎn yōu yáng ]

解释 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出处 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15声动梁尘 [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

解释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出处 汉·刘向《别录》:“汉兴,鲁人虞公善雅乐,发声尽动梁上尘。”

16一片宫商 [ yī piàn gōng shāng ]

解释 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韦八座岫谓朝贤曰:‘此赋乃一片宫商也。’”

17洋洋盈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 ]

解释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 《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8高歌猛进 [ gāo gē měng jìn ]

解释 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

出处 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

19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释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20如泣如诉 [ rú qì rú sù ]

解释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1扣人心弦 [ kòu rén xīn xián ]

解释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出处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22掷地有声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处 《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23响遏行云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释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4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释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出处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25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26靡靡之音 [ mí mí zhī yīn ]

解释 靡靡:颓废萎靡。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27字正腔圆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解释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28轻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解释 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处 《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29雅俗共赏 [ yǎ sú gòng shǎng ]

解释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30莺歌燕舞 [ yīng gē yàn wǔ ]

解释 黄莺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处 宋 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31沁人心脾 [ qìn rén xīn pí ]

解释 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32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3荡气回肠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解释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34绵延不绝 [ mián yán bù jué ]

解释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出处 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35超凡脱俗 [ chāo fán tuō sú ]

解释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36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解释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37哀而不伤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8锵金铿玉 [ qiāng jīn kēng yù ]

解释 见“锵金鸣玉”。

出处 五代·齐己《读李白集>》诗:“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39作金石声 [ zuò jīn shí shēng ]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40余味无穷 [ yú wèi wú qióng ]

解释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五章:“须是如我方才的样子,轻吸慢嘘,不惟安然无恙,且觉余味无穷哩!”

41一字一珠 [ yī zì yī zhū ]

解释 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出处 唐 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42沁入肺腑 [ qìn rù fèi fǔ ]

解释 沁:渗入,浸润。渗入人的内脏。指感受极深。

出处 清·张岱《陶庵梦忆·乳酪》:“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43一倡三叹 [ yī chàng sān tàn ]

解释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出处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44含宫咀徵 [ hán gōng jǔ zhēng ]

解释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出处 景耀月《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45余韵绕梁 [ yú yùn rào liáng ]

解释 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出处 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缓舞,余韵绕梁,耐人寻味。”

46钧天之乐 [ jūn tiān zhī yuè ]

解释 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 《异闻录·韦安道》:“行百许步,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樽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

47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48玉润珠圆 [ yù rùn zhū yuán ]

解释 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出处 唐 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49广乐钧天 [ guǎng yuè jūn tiān ]

解释 广乐:优美而雄壮的乐曲;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乃睹此广乐钧天,复见宗庙百官之美富。”

50金声玉振 [ jīn shēng yù zhèn ]

解释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51钧天广乐 [ jūn tiān guǎng yuè ]

解释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 汉 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52锵金鸣玉 [ qiāng jīn míng yù ]

解释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出处 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53鸾吟凤唱 [ luán yín fèng chàng ]

解释 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

54凤鸣鹤唳 [ fèng míng hè lì ]

解释 形容优美的声音。

55风风韵韵 [ fēng fēng yùn yùn ]

解释 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好风风韵韵,捻捻腻腻,济济楚楚。”

56含商咀征 [ hán shāng jǔ zhēng ]

解释 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57含宫咀征 [ hán gōng jǔ zhēng ]

解释 见“含商咀征”。

58绵言细语 [ mián yán xì yǔ ]

解释 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59清耳悦心 [ qīng ěr yuè xīn ]

解释 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出处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60喉清韵雅 [ hóu qīng yùn yǎ ]

解释 韵:风度。歌喉清亮,韵度幽雅。形容歌唱艺术高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艺唱曲,喉清韵雅,甚令人心动神移。”

61金声玉润 [ jīn shēng yù rùn ]

解释 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出处 东汉 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62噀玉喷珠 [ jīn yù pēn zhū ]

解释 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出处 元·汤式《醉花阴·离思》:“言谈处噀玉喷珠舌上挑,咽作处换气偷声使褃巧。”

63朱弦玉磬 [ zhū xián yù qìng ]

解释 弦:乐器上的丝弦;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优美音乐。

出处 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诗:“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如。”

©2024 hgcha.com 汉语查 苏ICP备2022042793号 邮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词典、成语等汉语国学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